|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关于我国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关于印度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 ·高等职业教育 | 第13-14页 |
| ·人才培养模式 | 第14-15页 |
| ·软件人才及其特性 | 第15-16页 |
| ·软件人才的含义 | 第15页 |
| ·软件人才的层次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7页 |
| 第2章 中印软件人才培养的现状 | 第17-20页 |
| ·中国软件人才培养的现状 | 第17-19页 |
| ·印度软件人才培养的现状 | 第19-20页 |
| 第3章 印度 NIIT 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 第20-25页 |
| ·培养目标 | 第21页 |
| ·课程设置 | 第21-23页 |
| ·教学方法与途径 | 第23-24页 |
| ·质量保障与评价 | 第24-25页 |
| 第4章 大连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 | 第25-29页 |
| ·培养目标 | 第26页 |
| ·课程设置 | 第26-27页 |
| ·教学方法与途径 | 第27-28页 |
| ·质量保障与评价 | 第28-29页 |
| 第5章 中印高职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 第29-37页 |
| ·中印高职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 | 第29-32页 |
| ·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 | 第29-30页 |
| ·在教学方面,重点突出实践环节 | 第30-31页 |
| ·追求教育与产业的有机互动 | 第31页 |
|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 第31-32页 |
| ·中印高职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 | 第32-34页 |
| ·课程设置不同 | 第32页 |
| ·教学方法不同 | 第32-33页 |
| ·考核方法不同 | 第33-34页 |
| ·中印高职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共性和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 ·共性的原因 | 第34页 |
| ·差异的原因 | 第34-37页 |
| 结束语 | 第37-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