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赦宥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7-13页 |
| ·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7-8页 |
| ·学术史回顾 | 第8-11页 |
| ·论文写作结构 | 第11-13页 |
| 第2章 汉代赦宥的渊源及成因 | 第13-25页 |
| ·赦宥的起源及发展变化 | 第13-19页 |
| ·先秦时期的赦宥理念 | 第13-15页 |
| ·春秋战国时期的赦宥 | 第15-17页 |
| ·秦王朝的赦宥 | 第17-19页 |
| ·汉代赦宥兴盛的原因 | 第19-25页 |
| ·儒家阴阳思想的盛行 | 第19-23页 |
| ·社会现实的需要 | 第23-25页 |
| 第3章 两汉赦宥的实施及目的 | 第25-33页 |
| ·赦宥兴盛的西汉 | 第25-28页 |
| ·高祖至文景时期的赦宥 | 第25-26页 |
| ·武宣时期的赦宥 | 第26-27页 |
| ·元帝以后的赦宥 | 第27-28页 |
| ·更迭时期的赦宥 | 第28页 |
| ·王莽时期的赦宥 | 第28页 |
| ·更始政权的赦宥 | 第28页 |
| ·东汉王朝的赦宥 | 第28-33页 |
| ·慎赦之主 | 第29-30页 |
| ·安帝以后的赦宥 | 第30-33页 |
| 第4章 两汉赦宥的类别及特点 | 第33-39页 |
| ·两汉赦宥的分类 | 第33-34页 |
| ·大赦 | 第33页 |
| ·特赦 | 第33-34页 |
| ·减等 | 第34页 |
| ·两汉赦宥的特点 | 第34-39页 |
| ·赦宥的法律效力与制限 | 第34-37页 |
| ·赦宥的时令性 | 第37-39页 |
| 第5章 赦宥对汉代社会的影响 | 第39-47页 |
| ·赦宥的积极作用 | 第39-42页 |
| ·缓和社会矛盾 | 第39-41页 |
| ·有利于调整统治政策 | 第41-42页 |
| ·赦宥的弊端 | 第42-47页 |
| 第6章 结语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附录A 两汉赦宥数与皇帝在位时间之比 | 第51-52页 |
| 附录B 两汉赦宥表 | 第52-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