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创新 | 第13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第2章 资产证券化融资概述 | 第14-19页 |
·资产证券化概念的界定 | 第14页 |
·资产证券化融资运作 | 第14-17页 |
·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参与者 | 第14-16页 |
·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流程 | 第16-17页 |
·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实质 | 第17-19页 |
第3章 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比较优势 | 第19-27页 |
·资产证券化与传统股权和债务融资原理分析 | 第19-22页 |
·资产组合原理 | 第19-20页 |
·破产隔离原理 | 第20-21页 |
·信用提高原理 | 第21-22页 |
·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比较优势 | 第22-27页 |
·融资门槛 | 第22-23页 |
·融资成本 | 第23-25页 |
·财务灵活性 | 第25页 |
·企业信息披露 | 第25-26页 |
·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比较优势再分析 | 第26-27页 |
第4章 资产证券化融资比较优势与我国企业融资困境 | 第27-35页 |
·我国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 第27-30页 |
·企业股权融资扩张有限 | 第27-28页 |
·企业债券融资严重受限制 | 第28-29页 |
·企业高银行负债融资 | 第29页 |
·以上因素共同导致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高和融资难 | 第29-30页 |
·资产证券化融资比较优势对我国企业融资困境的改善 | 第30-35页 |
·资产证券化提供全新的融资方式 | 第30-31页 |
·资产证券化融资表外模式与多元融资局面的实现 | 第31-35页 |
第5章 资产证券化融资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和发展 | 第35-50页 |
·目前我国企业证券化的基础资产 | 第35-37页 |
·应收账款 | 第35-36页 |
·实体资产未来收益权 | 第36页 |
·两者证券化差异 | 第36-37页 |
·我国企业应收款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 第37-40页 |
·单个企业应收账款可证券化规模不够的问题 | 第38-39页 |
·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 | 第39-40页 |
·我国企业实体资产未来收益权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 第40-44页 |
·实体资产未来收益真实销售难题 | 第40-42页 |
·实体资产未来收益“双层信托+特定金额”证券化模式 | 第42-44页 |
·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整体障碍和对策 | 第44-50页 |
·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障碍 | 第44-48页 |
·发展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建议 | 第48-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