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18页 |
| 一:研究动机 | 第8-10页 |
| 二:本论文的研究设想与文本框架 | 第10-18页 |
| 第一章 罗山皮影戏的生存背景与历史语境 | 第18-33页 |
| ·罗山文化历史渊源和自然地理特征 | 第18-24页 |
| ·罗山皮影戏的源流论 | 第24-33页 |
| 第二章 罗山皮影戏音乐的本体分析 | 第33-57页 |
| ·罗山皮影戏的唱腔音乐 | 第33-51页 |
| ·语言特征 | 第33-40页 |
| ·唱词词格 | 第40-43页 |
| ·板式结构 | 第43-51页 |
| ·罗山皮影戏伴奏音乐解析 | 第51-57页 |
| ·吹奏帮腔音乐 | 第52-53页 |
| ·锣鼓打击音乐 | 第53-57页 |
| 第三章 罗山皮影戏还愿仪式意义的多向解释 | 第57-92页 |
| ·民间信仰传统与还愿仪式传统 | 第57-62页 |
| ·还愿仪式界说 | 第62-70页 |
| ·乡俗个人生活礼仪中的罗山皮影戏音乐 | 第70-92页 |
| ·罗山皮影戏与婚嫁礼仪还愿类型的考察 | 第72-81页 |
| ·罗山皮影戏与得子满月还愿类型的考察 | 第81-92页 |
| 第四章 罗山皮影戏当今社会文化生态 | 第92-107页 |
| 结语 | 第107-10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9-115页 |
| 附录 | 第115-116页 |
| 后记 | 第116-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