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第8-16页 |
(一) “和谐”理念的溯源 | 第8-9页 |
(二)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9-11页 |
(三) 和谐社会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征 | 第11-13页 |
(四) 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 第13-16页 |
二、“三观”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与作用 | 第16-22页 |
(一) 使和谐社会成为全社会的价值理想 | 第16-17页 |
(二) 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思想保障 | 第17-19页 |
(三) 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自身的和谐 | 第19-22页 |
三、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原则 | 第22-35页 |
(一) “三观”教育要以人为本 | 第22-25页 |
(二) “三观”教育要导入“生活世界” | 第25-27页 |
(三) “三观”教育要重视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统一 | 第27-29页 |
(四) 构建“三观”教育的载体性体系 | 第29-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后记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