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3页 |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国内外桥梁减隔震技术研究进展 | 第9-15页 |
·桥梁震害 | 第9-11页 |
·国外桥梁减隔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第11-13页 |
·国内桥梁减隔震技术研究与应用 | 第13-15页 |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概念 | 第15-16页 |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发展历史 | 第16-17页 |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17-19页 |
·桥梁减隔震原理及分析方法 | 第19-22页 |
·桥梁减隔震原理 | 第19页 |
·桥梁减隔震分析方法 | 第19-2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铅芯橡胶支座的力学性能及在ANSYS中的模拟 | 第23-35页 |
·铅芯橡胶支座 | 第23-24页 |
·铅芯橡胶支座的构造 | 第23页 |
·铅芯橡胶支座的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铅芯橡胶支座的力学性能 | 第24-26页 |
·铅芯橡胶支座的静力特性 | 第24-25页 |
·铅芯橡胶支座的动力特性 | 第25-26页 |
·铅芯橡胶支座的设计参数 | 第26-31页 |
·铅芯的直径和高度 | 第26页 |
·铅芯橡胶支座的设计变位 | 第26-27页 |
·铅芯橡胶支座的剪切变形 | 第27页 |
·铅芯橡胶支座滞回曲线的等价线性化 | 第27-28页 |
·初始刚度和二次刚度 | 第28-29页 |
·等价刚度K_B与等价阻尼常数h_B | 第29-30页 |
·铅芯的剪切应力 | 第30-31页 |
·ANSYS模拟铅芯橡胶支座减震仿真方法 | 第31-35页 |
·ANSYS模拟铅芯橡胶支座减震 | 第31-32页 |
·ANSYS模拟铅芯橡胶支座简单模型分析 | 第32-35页 |
第三章 铁路钢桁拱桥地震反应分析 | 第35-72页 |
·东平大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5-39页 |
·工程概括 | 第35页 |
·主要结构设计 | 第35页 |
·支座设置 | 第35-38页 |
·结构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东平大桥铅芯橡胶支座(LRB)的选择及优化 | 第39-47页 |
·东平大桥铅芯橡胶支座(LRB)的选择 | 第39-41页 |
·减隔震装置(LRB)设计参数的优化 | 第41-47页 |
·东平大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47-57页 |
·结构自振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法 | 第47-48页 |
·大型特征值问题的的Lanczos解法 | 第48-50页 |
·非隔振与隔振模型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50-57页 |
·东平大桥的地震时程分析 | 第57-71页 |
·地震时程分析理论 | 第57-59页 |
·地震波的选取 | 第59-61页 |
·非隔震与隔震模型的时程分析 | 第61-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桩-土-桥相互作用钢桁拱桥地震反应分析 | 第72-82页 |
·概述 | 第72页 |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分析模型 | 第72-76页 |
·Penzien模型 | 第72-73页 |
·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73页 |
·简化分析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73-76页 |
·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钢桁拱桥有限元模型 | 第76-77页 |
·分析模型 | 第76-77页 |
·单元模拟和边界条件 | 第77页 |
·考虑桩-土-桥相互作用钢桁拱桥地震反应分析 | 第77-81页 |
·动力特性分析 | 第77-78页 |
·动力时程分析 | 第78-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82-83页 |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