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变形计算及预计系统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引言 | 第9页 |
| ·地表沉陷预计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 第9-12页 |
| ·地表沉陷预计理论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地表沉陷预计理论 | 第11-12页 |
| ·目前地表沉陷预计系统软件 | 第12-14页 |
| ·地表沉陷预计系统软件 | 第12-13页 |
| ·沉陷预计系统软件的特点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沉陷预计理论 | 第18-29页 |
| ·概率积分法 | 第18-22页 |
| ·基本假设 | 第18页 |
| ·概率积分法的基本原理 | 第18-22页 |
| ·典型曲线法 | 第22-26页 |
| ·下沉典型曲线原理 | 第23-24页 |
| ·倾斜和曲率典型曲线原理 | 第24-25页 |
| ·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典型曲线原理 | 第25-26页 |
| ·威布尔分布法 | 第26-28页 |
| ·基本假设 | 第26-27页 |
| ·预计公式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地表沉陷预计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现 | 第29-40页 |
| ·系统结构设计 | 第29-31页 |
| ·系统设计目标 | 第29页 |
|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29-30页 |
| ·数据流程 | 第30-31页 |
|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31-38页 |
| ·地表观测数据处理模块 | 第32-33页 |
| ·开采沉陷预计模块 | 第33-34页 |
| ·曲线、等值线绘制模块 | 第34-35页 |
| ·三维可视化模块 | 第35-37页 |
| ·设计原则 | 第37-38页 |
| ·功能实现程序 | 第38-39页 |
| ·预计坐标系及预计函数的设计 | 第38页 |
| ·预计参数的设计 | 第38-39页 |
| ·三维结构体的设计 | 第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沉陷预计系统应用 | 第40-54页 |
| ·蒋庄矿概况 | 第40-42页 |
| ·井田位置 | 第40-41页 |
| ·地层结构特点 | 第41页 |
| ·煤层 | 第41页 |
| ·地质构造 | 第41-42页 |
| ·开采方法与顶底板条件 | 第42-44页 |
| ·开采方法 | 第42页 |
| ·可采煤层顶底板条件 | 第42-44页 |
| ·观测数据处理及预计计算 | 第44-46页 |
| ·观测数据说明 | 第44页 |
| ·地表移动与变形量计算 | 第44-46页 |
| ·结果分析 | 第46-53页 |
| ·系统程序实现 | 第46-51页 |
| ·下沉机理分析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54页 |
| ·论文展望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及参加项目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