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13页 |
| 一、研究缘由及意义 | 第9-10页 |
| 二、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11页 |
| 三、研究时段与区域 | 第11-12页 |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陕南会馆的发展概况 | 第13-20页 |
| 第一节 陕南概况 | 第14-16页 |
| 一、陕南的自然环境 | 第14-15页 |
| 二、陕南的地理区位 | 第15-16页 |
| 第二节 陕南会馆的兴起 | 第16-20页 |
| 一、大量移民活动的影响 | 第16-17页 |
| 二、内陆经济发展、商业贸易的影响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陕南会馆数量及分布特征 | 第20-36页 |
| 第一节 陕南会馆的数量统计 | 第22-28页 |
| 一、汉中府及所辖县的会馆 | 第22-23页 |
| 二、兴安府及所辖县的会馆 | 第23-25页 |
| 三、商州及所辖县的会馆 | 第25-28页 |
| 第二节 陕南会馆的分布特征 | 第28-36页 |
| 一、府、州、县城的会馆 | 第28-32页 |
| 二、沿河乡镇的会馆 | 第32-36页 |
| 第三章 陕南会馆的职能特征 | 第36-44页 |
| 第一节 陕南会馆的各种职能 | 第36-42页 |
| 一、敬先贤、祀神灵,维系情感 | 第36-39页 |
| 二、保护本帮、本行的利益 | 第39-40页 |
| 三、使乏者憩,闲者乐 | 第40-41页 |
| 四、为本籍客民提供帮助 | 第41-42页 |
| 第二节 陕南会馆的物质基础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陕南会馆的布局及装饰特征 | 第44-50页 |
| 第一节 平面布局特征 | 第44-46页 |
| 第二节 建筑构件(结构)及细部装饰 | 第46-50页 |
| 一、屋顶的样式 | 第46-47页 |
| 二、“马头山墙”及天井 | 第47页 |
| 三、细部装饰 | 第47-50页 |
| 第五章 陕南会馆的文化价值及保护措施 | 第50-55页 |
| 一、陕南会馆的文化价值 | 第50-51页 |
| (一) 陕南会馆建筑是该地区历史文脉延续的标志 | 第50页 |
| (二) 会馆在传播文明、展现陕南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第50-51页 |
| 二、陕南会馆的现状及维护 | 第51-55页 |
| (一) 陕南会馆的现状 | 第51-52页 |
| (二) 陕南会馆的保护——以山阳县骡帮会馆为例 | 第52-55页 |
| 小结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