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法研究普萘洛尔与ctDNA相互作用及手性识别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4-35页 |
·DNA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14-25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模式 | 第15-18页 |
·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18-25页 |
·手性识别的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引言 | 第25页 |
·手性识别的方法 | 第25-27页 |
·立题背景 | 第2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创新点 | 第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5页 |
第二章 普萘洛尔的光谱特性研究 | 第35-43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6页 |
·实验步骤 | 第36-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PPL的紫外-可见光谱特性 | 第37-38页 |
·PPL的荧光光谱特性 | 第38-39页 |
·PPL的室温磷光条件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普萘洛尔与ct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43-54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4页 |
·实验步骤 | 第44-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ctDNA存在下普萘洛尔的紫外-可见光谱 | 第45-46页 |
·ctDNA存在下普萘洛尔的荧光光谱 | 第46-47页 |
·盐效应 | 第47-48页 |
·KI猝灭实验 | 第48-49页 |
·荧光偏振 | 第49页 |
·单双链DNA作用的区别(DNA热变性实验) | 第49-50页 |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计算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第四章 室温磷光法研究普萘洛尔对映体的手性识别 | 第54-63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5-56页 |
·实验步骤 | 第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0页 |
·PPL的室温磷光光谱 | 第56页 |
·酸度对PPL的RTP影响 | 第56-57页 |
·γ-CD和BrCH浓度的选择 | 第57-58页 |
·R/S-PPL磷光寿命实验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第五章 脱氧胆酸钠对联二萘胺对映异构体的手性识别 | 第63-73页 |
·引言 | 第63-64页 |
·实验部分 | 第64-65页 |
·仪器试剂 | 第64-65页 |
·实验步骤 | 第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1页 |
·联二萘胺对映体在NaDC中的荧光光谱特性 | 第65-67页 |
·无机盐对NaDC簇集作用的影响 | 第67-71页 |
·结论 | 第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题录 | 第73-74页 |
个人简历及获奖情况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件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