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博山炉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章 两汉时期博山炉的发现状况 | 第14-19页 |
一、西汉中期 | 第14-15页 |
二、西汉晚期 | 第15-16页 |
三、东汉时期 | 第16-19页 |
第二章 两汉时期博山炉的类型学研究 | 第19-39页 |
A型 豆型 | 第19-29页 |
B型 朱雀玄武型 | 第29-31页 |
C型 人物主题型 | 第31-34页 |
D型 地方特色 | 第34-36页 |
E型 发展及变体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浅谈两汉博山炉的图像主题及其涵义 | 第39-45页 |
第四章 两汉博山炉的起源 | 第45-51页 |
一、“博山炉”名称的来源推测 | 第45-48页 |
二、从普通熏炉发展到博山炉 | 第48-51页 |
第五章 两汉博山炉产生的背景 | 第51-56页 |
一、早期方仙道思想及神话世界观的影响 | 第51-52页 |
二、仙山崇拜与博山炉的出现 | 第52-54页 |
三、燕齐方士的活动以及武帝的个人经历 | 第54-56页 |
第六章 博山炉的功能分析 | 第56-64页 |
一、博山炉的使用与功能探讨 | 第56-59页 |
二、考古发掘出土的博山炉场景 | 第59-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