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2页 |
·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及其性能研究 | 第11-15页 |
·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 第14-15页 |
·1,10-菲咯啉衍生物的发展、性能研究及其应用 | 第15-20页 |
·1,10-菲咯啉衍生物的合成及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10-菲咯啉衍生物及其配合物在电化学方面的应用 | 第16-17页 |
·1,10-菲咯啉配合物作为DNA 结构探针指示剂的研究 | 第17-20页 |
·本论文的工作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苯并咪唑类化(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测定 | 第22-47页 |
·实验部分 | 第22-27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22-23页 |
·1,1’-双(1-苯并咪唑)乙烷(LA1)的合成 | 第23页 |
·1,1’-双(1-苯并咪唑)丙烷(LA2)的合成 | 第23-24页 |
·1,1’-双(1-苯并咪唑)丁烷(LA3)的合成 | 第24-25页 |
·1,1’-双(1-苯并咪唑)乙醚(LA4)的合成 | 第25页 |
·2,2’-双(1-苯并咪唑)(L81)的合成 | 第25-26页 |
·2,2’-双(1-苯并咪唑)甲烷(L82)的合成 | 第26页 |
·晶体数据收集及结构检测 | 第26-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5页 |
·化合物L_(A1-4)和L_(B1-2)元素分析 | 第27-28页 |
·化合物L_(A1-4)和L_(B1-2)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红外光谱数据 | 第28-32页 |
·化合物的1H NMR分析 | 第32-34页 |
·化合物L_A系列与化合物L_B系列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L_(A1)、L_(A3)和L_(A4)的晶体结构 | 第35-43页 |
·化合物的热分析 | 第43-45页 |
·抗癌活性 | 第45-47页 |
·部分目标化合物抗癌活性测试方法 | 第45页 |
·抑制肝癌细胞活性分析 | 第45-47页 |
第三章 2,9-二甲基-1,10-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47-77页 |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47-48页 |
·2,9-二甲基-1,10-菲咯啉的合成 | 第48-49页 |
·[Cu_2(C_(14)H_(12)N_2)_2(C_4O_4H_2)Cl_2(H_2O)_4] (Ld_1)的合成及表征 | 第49-53页 |
·[Cu_2(C_(14)H_(12)N_2)_2(C_4O_4H_2)Cl_2(H_2O)_4] (Ld_1)的合成 | 第49页 |
·晶体数据收集和结构检测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3页 |
·[Mn_2(C_(14)H_(12)N_2)_2(C_4O_4H_4)( CH_3COO)_2(H_2O)_2](Ld_2)的合成及表征 | 第53-57页 |
·[Mn_2(C_(14)H_(12)N_2)_2(C_4O_4H_4)(CH_3COO)_2(H_2O)_2](Ld_2)的合成 | 第53页 |
·晶体数据收集和结构检测 | 第53-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7页 |
·[Fe_2(C_(14)H_(12)N_2)_2(C_4O_4H_2)(NO_3)_4(H_2O)_2](Ld_3)和[Ni_2(C_(14)H_(12)N_2)_2(C_4O_4H_2)Cl_2(H_2O)_2](Ld_4)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 第57-60页 |
·[Fe_2(C_(14)H_(12)N_2)_2(C_4O_4H_2)(NO_3)_4(H_2O)_2](Ld_3)和[Ni_2(C_(14)H_(12)N_2)_2(C_4O_4H_2)Cl_2(H_2O)_2](Ld_4)的合成 | 第57页 |
·化合物Ld_3和Ld_4的元素分析 | 第57-58页 |
·化合物Ld_3和Ld_4的红外光谱数据 | 第58-59页 |
·化合物Ld_3和Ld_4的热分析 | 第59-60页 |
·[(NO_3)(C_(14)H_(13)N_2)](Le_1)的合成及表征 | 第60-64页 |
·[(NO_3)(C_(14)H_(13)N_2)](Le_1)的合成 | 第60页 |
·晶体数据收集和结构检测 | 第60-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4页 |
·[Ag(C_(14)H_(12)N_2)_2(NO_3)](Le_2)的合成及表征 | 第64-68页 |
·[Ag(C_(14)H_(12)N_2)_2(NO_3)](Le_2)的合成 | 第64页 |
·晶体数据收集和结构检测 | 第64-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68页 |
·[Co(C_(14)H_(12)N_2)(NO_3)_2 (H_2O)](Le_3)的合成及表征 | 第68-72页 |
·[Co(C_(14)H_(12)N_2)(NO_3)_2 (H_2O)](Le_3)的合成 | 第68页 |
·晶体数据收集和结构检测 | 第68-6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9-72页 |
·[Fe(C_(14)H_(12)N_2)(NO_3)_2(H_2O)](Le_4)的合成及表征 | 第72-77页 |
·[Fe(C_(14)H_(12)N_2)(NO_3)_2(H_2O)](Le_4)的合成 | 第72页 |
·晶体数据收集和结构检测 | 第72-7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3-77页 |
第四章 2,9-二甲基-1,10-菲咯啉配合物与 DNA 作用机理的电化学研究 | 第77-86页 |
·实验部分 | 第77-78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77页 |
·实验方法 | 第77-7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8-86页 |
·[Cu_2(C_(14)H_(12)N_2)_2(C_4O_4H_2)Cl_2](Ld_1)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 第78-79页 |
·[Fe_2(C_(14)H_(12)N_2)_2(C_4O_4H_2)(NO_3)_4](Ld_3)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 第79-80页 |
·[Co(C_(14)H_(12)N_2)(NO_3)_2]与DNA作用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80-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7页 |
结论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