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3页 |
1. 网络伦理的内涵、失范现象和根源及构建的功能和基础 | 第13-29页 |
·网络伦理的内涵 | 第13-18页 |
·网络概论 | 第13-14页 |
·网络伦理的概念 | 第14-15页 |
·网络伦理的特点 | 第15-18页 |
·网络伦理失范现象及产生根源 | 第18-25页 |
·网络伦理失范现象 | 第18-21页 |
·网络伦理失范现象产生根源 | 第21-25页 |
·网络伦理构建的功能 | 第25-26页 |
·有利于确立科学、合理的伦理价值取向 | 第25页 |
·有利于强化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意识 | 第25-26页 |
·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网络伦理与和谐的网络社会 | 第26页 |
·网络伦理构建的基础 | 第26-29页 |
2. 信息时代儒家和谐伦理思想的价值 | 第29-41页 |
·儒家“仁爱”思想 | 第30-33页 |
·仁者爱人 | 第30-31页 |
·为仁之方 | 第31-32页 |
·为仁由己 | 第32-33页 |
·儒家“中和”思想 | 第33-36页 |
·“中和”意蕴 | 第33-34页 |
·“中和”的方法论 | 第34-35页 |
·和为贵 | 第35-36页 |
·诚信思想 | 第36-37页 |
·“诚”的意义 | 第36-37页 |
·“信”的价值 | 第37页 |
·反求诸己的内省思想 | 第37-41页 |
·自省工夫 | 第38页 |
·“慎独”功用 | 第38-41页 |
3. 儒家和谐思想的启示 | 第41-56页 |
·仁爱——网络人际关系的和谐原则 | 第42-44页 |
·仁——网络人际关系的情感要求 | 第42-44页 |
·爱——道德情感的外显 | 第44页 |
·礼——网络行为的规范和模式 | 第44-47页 |
·礼的规范作用 | 第45-46页 |
·礼是立人之本 | 第46-47页 |
·和——网络社会和谐的理念 | 第47-50页 |
·乐群利群——个体和群体的和谐相处 | 第47-48页 |
·和为贵——和的价值原则 | 第48-49页 |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共生共荣 | 第49-50页 |
·诚信——网络行为的纽带 | 第50-52页 |
·信——网络人际交往的一种准则 | 第51-52页 |
·人己不欺——网络交往的一个价值原则 | 第52页 |
·慎独——网络伦理原则的基石 | 第52-56页 |
·重视道德价值,强化心理认同感 | 第53-54页 |
·以人为本,建设网络主体的自律道德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