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太阳能发电论文

山地型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及并网方案的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 光伏产业发展历史第11-13页
        1.2.1 国外光伏产业发展历史第11-12页
        1.2.2 国内光伏产业发展历史第12-13页
    1.3 光伏电站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3 对比国内外的方法第14页
    1.4 光伏并网系统研究意义第14-15页
        1.4.1 光伏并网系统的结构及系统能效的构成第14-15页
        1.4.2 光伏系统并网研究的意义第15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光伏电站工程概况及光资源分析第17-28页
    2.1 当年光伏上网电价相关政策第17页
    2.2 光伏电站工程概况第17-19页
    2.3 工程所在地气候数据分析第19-27页
        2.3.1 Meteonorm软件介绍第19-20页
        2.3.2 光资源数据分析第20-24页
        2.3.3 其他气象数据分析第24-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山地型光伏电站的设计研究第28-48页
    3.1 对软件PVsyst进行介绍第28页
    3.2 最佳倾角及组件选型的确定第28-35页
        3.2.1 最佳倾角的确定第28-29页
        3.2.2 光伏组件选型对比第29-33页
        3.2.3 并网逆变器选型对比第33-35页
    3.3 阵列内组件串并联个数确定第35-38页
        3.3.1 组件摆放方式的优化设计原则第35页
        3.3.2 阵列的光伏电池串并联个数确定第35页
        3.3.3 光伏组件与逆变器串并联计算第35-38页
    3.4 组件摆放方式的优化设计研究第38-40页
    3.5 光伏阵列优化模型的建立第40-44页
        3.5.1 南北向有坡度时,阵列前后排间距第41-42页
        3.5.2 东西向有坡度时,阵列东西向间距第42-43页
        3.5.3 东西、南北向有坡度时,阵列南北向间距第43-44页
    3.6 基于PVsyst软件的光伏阵列间距仿真第44-46页
    3.7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光伏系统并网方案第48-62页
    4.1 光伏集中式并网(电站)原则第48页
    4.2 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电网方案第48-52页
        4.2.1 光伏发电站周边电网情况第49-51页
        4.2.2 并网系统方案第51-52页
    4.3 相关计算第52-60页
        4.3.1 线路导线截面选择第52-53页
        4.3.2 潮流计算第53-59页
        4.3.3 短路电流计算第59页
        4.3.4 电容电流计算第59-60页
    4.4 推荐方案第60-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5.1 结论第62页
    5.2 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附录第66-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花生短时低夜温光合障碍规律及其钙素调控
下一篇:用于风光电源消纳的农村户用蓄热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