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刺槐林地生态需水量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4页 | 
|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11-14页 | 
| ·研究的内容及思路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生态需水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 ·国外生态需水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国内生态需水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 ·对于生态需水的概念提出 | 第17-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黄土丘陵区植被生态需水量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林地生态需水的理论基础及其计算方法 | 第22-32页 | 
| ·刺槐林地生态需水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 ·黄土丘陵区林地生态需水的组成及计算方法 | 第24-29页 | 
| ·黄土丘陵区林地生态需水的组成 | 第24-25页 | 
| ·影响林地生态需水量(林地蒸散量)的因子 | 第25页 | 
| ·林地生态需水的计算 | 第25-29页 | 
| ·林地最小生态需水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 | 第29-30页 | 
| ·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特征常数的确定 | 第30-32页 | 
| ·土壤基质水势(Ψ)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 第30页 | 
| ·土壤水分特征常数的确定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刺槐林地的生态需水量 | 第32-43页 | 
| ·代表树种的选择 | 第32页 | 
| ·刺槐林地耗水时段的确定 | 第32-33页 | 
| ·潜在耗水量(PE)的计算 | 第33-34页 | 
| ·林木耗水特性系数(K_c)的确定 | 第34-35页 | 
| ·土壤水分修正系数(K_s)的确定 | 第35-39页 | 
| ·利用汪正华公式确定土壤水分特征值 | 第35-37页 | 
| ·利用Saxton公式确定土壤水分特征值 | 第37-39页 | 
| ·土壤水分修正系数比较 | 第39页 | 
| ·刺槐林地生态需水量分析 | 第39-41页 | 
| ·计算刺槐林地生态需水量与实测林地耗水的比较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不同降水年型下刺槐林地生态亏缺水量 | 第43-49页 | 
| ·刺槐林地生态亏缺水量的概念 | 第43页 | 
| ·刺槐林亏缺水量的推求方法 | 第43-47页 | 
| ·计算生态亏缺水量的一般公式 | 第43-44页 | 
| ·降雨对刺槐林地供水能力的计算 | 第44-47页 | 
| ·燕沟流域刺槐林生态亏缺水量分析 | 第47-49页 | 
| ·燕沟流域刺槐林最小生态亏缺水量 | 第47页 | 
| ·燕沟流域刺槐林适宜生态亏缺水量 | 第47-48页 | 
| ·刺槐林地生长状况与供水之间的关系 | 第48-4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9-51页 | 
| ·主要结论 | 第49-50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50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