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现代人格培育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现实意义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国外和谐社会研究 | 第10-11页 |
·国内和谐社会研究 | 第11-12页 |
·国外现代人格的研究 | 第12-14页 |
·国内现代人格的研究 | 第14-17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本论文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 第18-19页 |
·本论文研究的难点 | 第18页 |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现代人格内涵 | 第19-26页 |
·和谐社会的内涵 | 第19-21页 |
·和谐社会含义 | 第19-20页 |
·和谐社会的特征与大学生的关系 | 第20-21页 |
·大学生现代人格的科学定位 | 第21-23页 |
·科学定位的依据 | 第21-22页 |
·科学定位的原则 | 第22-23页 |
·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现代人格培育的关系 | 第23-26页 |
·和谐社会构建对大学生现代人格培养提出新要求 | 第23-24页 |
·大学生现代人格培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 第24-26页 |
3 我国大学生人格的现状与成因 | 第26-37页 |
·我国大学生人格现状分析 | 第26-29页 |
·大学生人格中的积极方面 | 第27-28页 |
·大学生人格中的消极方面 | 第28-29页 |
·大学生人格成因分析 | 第29-37页 |
·大学生自我因素对现代人格形成的影响 | 第29-30页 |
·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现代人格形成的影响 | 第30-36页 |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影响 | 第36-37页 |
4 和谐社会构建中大学生现代人格培育的目标和原则 | 第37-41页 |
·明确大学生现代人格培育的目标 | 第37-39页 |
·在继承中创新 | 第37-38页 |
·在和谐中统一 | 第38-39页 |
·坚持大学生现代人格培育的原则 | 第39-41页 |
·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39页 |
·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第39-40页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第40-41页 |
5 探索大学生现代人格培育的对策 | 第41-54页 |
·加强自我教育,发挥个体的主体作用 | 第41-44页 |
·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促成自我同一 | 第42-43页 |
·摆正个人、社会与集体的关系培养人格的开放性 | 第43-44页 |
·培养自尊、自强、自信人格,实现自我价值 | 第44页 |
·加强素质教育,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 | 第44-48页 |
·加强素质教育,促进现代人格培育 | 第44-45页 |
·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高精神觉悟 | 第45-48页 |
·加强环境建设,发挥环境的影响作用 | 第48-51页 |
·优化社会环境,培育大学生的现代人格 | 第48-49页 |
·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培育大学生现代人格 | 第49-51页 |
·加强实践锻炼,发挥实践教育作用 | 第51-54页 |
·认知法 | 第52页 |
·操作方法 | 第52页 |
·行为改变法 | 第52-54页 |
6 结语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