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塑造观的形象显现--从歌德《浮士德》看人性塑造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 第2章 人性塑造的理论 | 第11-24页 |
| ·人性塑造的涵义 | 第12-13页 |
| ·席勒人性塑造观 | 第13-18页 |
| ·马克思人性塑造观 | 第18-20页 |
| ·当代人性塑造理论体系的形成 | 第20-24页 |
| 第3章 人性塑造的形象显现 | 第24-32页 |
| ·人性塑造从理论到艺术表现 | 第24-26页 |
| ·浮士德题材的历史考察 | 第26-27页 |
| ·浮士德人性发展轨迹 | 第27-32页 |
| 第4章 浮士德—人性塑造理论的形象模式 | 第32-49页 |
| ·浮士德形象与人性塑造理论的结合 | 第32-38页 |
| ·人文主义美育观的体现 | 第32-35页 |
| ·多种现实关系中塑造人性 | 第35-38页 |
| ·浮士德形象的人生意义 | 第38-49页 |
| ·浮士德精神初探 | 第40-43页 |
| ·浮士德是人性塑造的象征 | 第43-46页 |
| ·浮士德形象中所显现的人性结构 | 第46-49页 |
| 第5章 当代人性塑造 | 第49-55页 |
| ·当代人性塑造的困境 | 第49-50页 |
| ·《浮士德》对当代人性塑造的启示 | 第50-55页 |
| ·弘扬主体性,保障人性全面展开 | 第50-51页 |
| ·正视人的建设的双重维度 | 第51-52页 |
| ·完整的人的实现 | 第52-55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