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多年生花卉类论文--宿根花卉类论文

梅PGIP基因转化盆栽小菊的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略词表第12-13页
前言第13-14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4-30页
 1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研究进展第14-23页
   ·病原真菌的入侵机制第15-17页
   ·植物抗病性的分子机理第17-18页
   ·植物抗真菌病害的方法第18-19页
   ·PGIP的结构第19-20页
   ·PGIP的发现及其在植物甲存在的广泛性第20页
   ·PGIP的生物学功能第20-21页
   ·PGIP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第21-22页
   ·PGIP基因在植物抗病育种中的应用第22-23页
 2 菊花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23-28页
   ·转基因技术在菊花中的应用进展第24-26页
     ·花色改良第24页
     ·株型改良第24-25页
     ·花期改良第25页
     ·抗性改良第25-26页
       ·提高抗逆性第25页
       ·提高抗病虫性第25-26页
   ·转基因花卉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提高转化率第26页
     ·提高对外源基因表达的调控能力第26页
     ·外源基因的稳定性第26-27页
     ·转基因花卉的安全性问题第27页
   ·展望第27-28页
 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第28-30页
   ·目的意义第28-29页
   ·主要内容第29页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9-30页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第30-65页
 第一章 菊花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第30-40页
  摘要第3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33页
   ·材料第30页
   ·方法第30-33页
     ·无菌系的建立第30-31页
       ·无菌苗的获得第30-31页
       ·继代增殖第31页
       ·生根培养第31页
     ·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菊花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31页
     ·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菊花芽诱导的影响第31-32页
     ·不同的外植体对芽再生的影响第32页
     ·直接诱导芽再生培养基对菊花的影响第32-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37页
   ·不同浓度的培养基对菊花增殖的影响第33页
   ·不同的生根培养基对菊花生根的影响第33-34页
   ·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菊花再生的影响第34-37页
     ·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34-35页
     ·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芽诱导的影响第35页
     ·不同外植体对菊花再生的影响第35-36页
     ·直接诱导芽再生培养基对菊花的影响第36-37页
  3 讨论第37-40页
   ·菊花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的意义第37页
   ·影响菊花再生的因素第37-38页
     ·基因型第37-38页
     ·再生途径第38页
     ·激素组合对再生的影响第38页
   ·褐化现象第38-40页
 第二章 菊花高频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第40-52页
  摘要第4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0-43页
   ·材料第40-41页
   ·方法第41-43页
     ·培养基制备第41页
     ·菊花抗生素的筛选实验第41-42页
     ·根癌农杆菌的活化和工程菌液的制备第42页
     ·农杆菌介导的菊花遗传转化第42页
       ·预培养第42页
       ·农杆菌浓度和侵染时间第42页
       ·共培养第42页
       ·延迟培养第42页
     ·抗性植株的再生第42-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抗生素对菊花的影响第43-46页
     ·不同浓度的潮霉素对菊花叶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第43-44页
     ·不同浓度的潮霉素对菊花茎段增殖的影响第44页
     ·不同浓度的潮霉素对菊花生根的影响第44-45页
     ·抗生素的选择加入对菊花叶片再生的影响第45-46页
   ·预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第46页
   ·农杆菌侵染浓度和时间对转化的影响第46-47页
     ·侵染浓度对转化的影响第46-47页
     ·侵染时间对转化的影响第47页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第47-48页
   ·延迟培养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第48页
  3 讨论第48-52页
   ·抗生素的选择及选择压的确定第48-49页
   ·继代培养对抗性芽再生的影响第49-50页
   ·影响菊花转化频率的因素探讨第50页
     ·预培养第50页
     ·共培养第50页
     ·延迟培养第50页
   ·菊花遗传转化率低下的原因第50-52页
 第三章 转基因菊花的分子鉴定第52-59页
  摘要第5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2-55页
   ·材料第52页
   ·方法第52-54页
     ·转基因菊花的PCR检测第52-54页
       ·转基因菊花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2-53页
       ·农杆菌质粒DNA的提取第53页
       ·PCR反应体系第53-54页
     ·转基因菊花的RT-PCR检测第54-55页
       ·RNA的提取第54-55页
       ·反转录反应第55页
       ·PCR反应第5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5-57页
   ·转基因菊花PCR鉴定第55-56页
   ·转基因烟草植株RT-PCR检测第56-57页
  3 讨论第57-59页
 第四章 转基因菊花的抗病性鉴定第59-65页
  摘要第5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9-62页
   ·材料第59页
   ·方法第59-62页
     ·病害症状的观察第59页
     ·病原菌分离与纯化第59-60页
     ·分离物的致病性测定第60页
     ·病原菌形态学观察第60页
       ·病原菌产孢表型观察第60页
       ·自然寄主上病菌形态观察第60页
       ·PCA培养基上病菌形态观察第60页
     ·柯赫氏法则验证第60-61页
     ·转基因株系的苗期接种实验第61页
     ·转基因植株的田间抗病性鉴定第61-6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2-64页
   ·菊花黑斑病的症状第62页
   ·致病性测定第62-63页
   ·病原菌分离、菌落及其形态特征第63页
   ·柯赫氏法则验证第63-64页
   ·转基因株系的抗病性鉴定第64页
  3 讨论第64-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花菜及甘蓝类其它作物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下一篇:菊花扦插生根技术和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