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格式合同概述 | 第9-16页 |
第一节 格式合同的历史渊源及产生原因 | 第9-11页 |
一、格式合同的历史渊源 | 第9页 |
二、格式合同的产生原因 | 第9-11页 |
第二节 格式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 第11-16页 |
一、格式合同的概念 | 第11-13页 |
二、格式合同的特征 | 第13-16页 |
第二章 格式合同的价值分析 | 第16-22页 |
第一节 格式合同的优越性 | 第16-18页 |
一、降低缔约成本,简化缔约过程,提高交易效率 | 第16-17页 |
二、维护交易安全 | 第17页 |
三、权利义务书面化,责任明确 | 第17-18页 |
四、平衡不同当事人利益关系,维护合同公平 | 第18页 |
五、便利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经济干预 | 第18页 |
第二节 格式合同的缺陷 | 第18-22页 |
一、经营者垄断地位和权力的存在,排除了相对方选择的权利 | 第19-20页 |
二、"霸王条款"的大量存在,损害合同相对方利益 | 第20-21页 |
三、片面维护行政性垄断,排斥市场竞争 | 第21页 |
四、实行强迫交易 | 第21-22页 |
五、格式合同制定过程中的问题 | 第22页 |
第三章 对格式合同效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 第22-27页 |
第一节 格式合同的解释原则 | 第23-24页 |
一、严格解释原则 | 第23页 |
二、客观解释原则 | 第23-24页 |
三、不利解释原则 | 第24页 |
四、非格式条款效力优先的解释原则 | 第24页 |
第二节 对格式合同效力的认定 | 第24-27页 |
一、有关无效之一般条款的适用性 | 第24页 |
二、免责条款的效力 | 第24-25页 |
三、格式合同免责条款特别说明义务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完善格式合同法律规制的对策 | 第27-41页 |
第一节 立法规制 | 第27-31页 |
一、立法规制的意义 | 第27-28页 |
二、我国立法规制的评价 | 第28-30页 |
三、完善我国对格式合同的立法规制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司法规制 | 第31-34页 |
一、司法规制的含义 | 第31-32页 |
二、对司法规制的评价 | 第32页 |
三、我国格式合同司法规制的完善 | 第32-34页 |
第三节 行政规制 | 第34-38页 |
一、行政规制的含义 | 第34页 |
二、我国格式合同行政规制的完善 | 第34-38页 |
第四节 社会规制 | 第38-41页 |
一、采取行业自律的方式规制格式合同 | 第39页 |
二、发挥社会组织的监督功能规制格式合同 | 第39-40页 |
三、利用媒体的监督功能规制格式合同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