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旋毫米/亚毫米波辐射特性模拟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9页 |
| ·引言 | 第9页 |
| ·热带气旋简介 | 第9-11页 |
| ·热带气旋的分类 | 第10页 |
| ·热带气旋的结构特征 | 第10-11页 |
| ·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 | 第11页 |
| ·星载遥感资料研究热带气旋的应用 | 第11-13页 |
| ·可见光—红外遥感热带气旋的应用研究 | 第12页 |
| ·微波遥感热带气旋的应用研究 | 第12-13页 |
| ·卫星遥感降水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红外与可见光遥感降水的进展 | 第13-14页 |
| ·微波遥感降水的进展 | 第14-16页 |
| ·毫米/亚毫米波遥感降水的进展 | 第16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 ·本文选题依据和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热带气旋基础数据及正演模式 | 第19-35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云雨大气的微波辐射特性 | 第19-25页 |
| ·分子大气对微波辐射的吸收 | 第19-23页 |
| ·大气吸收的Liebe 模式 | 第23页 |
| ·云雾、降水对微波辐射的衰减 | 第23-25页 |
| ·VDISORT 辐射传输模式介绍及检验 | 第25-29页 |
| ·V DISORT 模式简介 | 第26-27页 |
| ·V DISORT 模式检验 | 第27-29页 |
| ·云模式资料 | 第29-33页 |
| ·云模式简介 | 第30页 |
| ·基础数据集 | 第30-33页 |
| ·小结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空间分辨率对不同云型降水反演误差的分析 | 第35-45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空间分辨率对积云和层云降水反演的影响 | 第35-38页 |
| ·积云和层云降水的空间分布 | 第35-37页 |
| ·空间分辨率对积云和层云降水反演的误差分析 | 第37-38页 |
| ·空间分辨率对热带气旋的不同云区降水反演的影响 | 第38-43页 |
| ·热带气旋降水的空间分布图 | 第39-41页 |
| ·空间分辨率对热带气旋降水反演的误差分析 | 第41-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毫米/亚毫米波遥感仪器通道特性分析 | 第45-83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毫米/亚毫米波通道权重函数分析 | 第45-57页 |
| ·台风云墙区权重函数分析 | 第46-48页 |
| ·台风外围云带区权重函数分析 | 第48-50页 |
| ·其它区域权重函数分析 | 第50-57页 |
| ·毫米/亚毫米波通道敏感性分析 | 第57-76页 |
| ·温度敏感性分析 | 第57-62页 |
| ·水汽敏感性分析 | 第62-66页 |
| ·水凝物敏感性分析 | 第66-76页 |
| ·毫米/亚毫米波段带宽选择分析 | 第76-81页 |
| ·双边带频点位置的选择 | 第77-78页 |
| ·通道带宽的选择 | 第78-81页 |
| ·小结 | 第81-83页 |
| 第五章 热带气旋毫米/亚毫米波辐射亮温模拟 | 第83-97页 |
| ·引言 | 第83页 |
| ·热带气旋毫米/亚毫米波段模拟分析 | 第83-94页 |
| ·水汽吸收通道辐射模拟分析 | 第84-88页 |
| ·氧气吸收通道辐射模拟分析 | 第88-94页 |
| ·Katrina 微波成像模拟 | 第94-95页 |
| ·小结 | 第95-9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 ·主要结论 | 第97-98页 |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98页 |
| ·未来展望 | 第98-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6页 |
| 个人简介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