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情、理、法——中国法律传统三大元素的竞争与妥协 | 第12-27页 |
(一) 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情理法 | 第12-17页 |
1.情 | 第12-14页 |
2.理 | 第14-15页 |
3.法 | 第15-17页 |
(二) 情、理、法间的关系 | 第17-27页 |
1.情理交织 | 第17-19页 |
2.实质正义 | 第19-21页 |
3."义理决狱"中法律推理的特征 | 第21-27页 |
二、中国古代逻辑与司法技术 | 第27-45页 |
(一) 中国古代逻辑发展简述 | 第27-31页 |
1.中国古代逻辑的发展沿革 | 第27-28页 |
2.中国古代逻辑对传统法律思维的影响 | 第28-31页 |
(二) 《清明集》中的司法技术与逻辑运用 | 第31-39页 |
1.逻辑的司法技术——援法与推类 | 第31-35页 |
2.非逻辑的司法技术——直觉与经验 | 第35-39页 |
(三) 《清明集》中的法律推理评析 | 第39-41页 |
1.哲学基础——宋代理学 | 第39-40页 |
2.政治背景——专制主义 | 第40-41页 |
(四) "义理决狱"中的法律推理——比较的视角 | 第41-45页 |
1."义理决狱"与形式法律推理 | 第41-42页 |
2."义理决狱"与实质法律推理 | 第42-44页 |
3."义理决狱"与衡平法 | 第44-45页 |
三、法律推理中国经验的意义追问——理论与实践 | 第45-53页 |
(一) 价值重估 | 第46-49页 |
1.法律需要情感吗? | 第46-47页 |
2.形式化的反讽 | 第47-49页 |
(二) 法律推理中国经验何以可能 | 第49-53页 |
1.面向现实的选择 | 第49-50页 |
2."辨法析理、胜败皆服"——宋鱼水审判方法分析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