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引言 | 第14-17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一、普通程序简化审的具体适用情况 | 第17-31页 |
(一) 基本情况 | 第17-19页 |
1.A区法院普通程序简化审基本情况 | 第17页 |
2.B区法院普通程序简化审基本情况 | 第17-18页 |
3.C县法院普通程序简化审基本情况 | 第18页 |
4.D区法院普通程序简化审基本情况 | 第18-19页 |
5.E县法院普通程序简化审基本情况 | 第19页 |
(二) 主要作法分析 | 第19-25页 |
1.正确理解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化审"的内涵 | 第19-20页 |
2.准确把握简化审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 第20-21页 |
3.注重立案审查,从启动方式入手做好适用条件和范围的审查工作 | 第21-22页 |
4.具体操作庭审时,严格按照《意见》的要求进行 | 第22-23页 |
5.认真把握庭审中的变化,及时做好程序的转化 | 第23页 |
6.制定判决书的简化格式 | 第23-24页 |
7.其他情况说明 | 第24-25页 |
(三) 诉讼各方对普通程序简化审的认知情况 | 第25-31页 |
1.关于普通程序简化审制度出台的目的 | 第25页 |
2.您认为大多数情况下是谁启动普通程序简化审程序 | 第25-26页 |
3.法院作送达询问时是否刻意强调被告人是否知悉认罪的法律后果 | 第26-27页 |
4.是否遇到过开庭时被告人突然翻供,于是案件被转至适用普通程序审理 | 第27页 |
5.检察官全程出庭支持公诉的情况 | 第27页 |
6.在证据较多的情况下控辩双方是否在庭前进行证据展示 | 第27-28页 |
7.关于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是否节省了办案时间(从立案到结案) | 第28页 |
8.如果节省时间,主要节省在什么阶段 | 第28页 |
9.如果花费更多的时间,主要花费在什么阶段 | 第28-29页 |
10.法官在量刑时是否考虑被告人的认罪因素 | 第29页 |
11.检察官是否对被告人做出低刑承诺 | 第29-30页 |
12.如果检察官对被告人有承诺,法官是否尊重 | 第30页 |
13.普通程序简化审中是否有抗诉或者上诉 | 第30页 |
14.检察官抗诉的理由和律师上诉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 第30-31页 |
15.关于普通程序简化审实行得是否成功 | 第31页 |
二、普通程序简化审制度的成效 | 第31-36页 |
(一) 积极效果 | 第31-34页 |
1.缩短庭审时间,节约诉讼资源,提高诉讼效率 | 第31-32页 |
2.提高了当庭宣判率和服判率,减少了上诉率 | 第32页 |
3.充分尊重被告人的选择权,体现了程序公正的内在要求 | 第32-33页 |
4.突出庭审重点、优化审判资源配置,增强法官驾驭庭审的能力 | 第33页 |
5.保证庭审的集中、连续进行,避免重复开庭 | 第33-34页 |
(二) 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1.适用范围过于狭窄 | 第34页 |
2.适用的范围不够规范 | 第34-35页 |
3.简化举证、质证环节过于宽泛 | 第35页 |
4.对被告人合法权利的保护存在不利影响 | 第35页 |
5.审判人员对简化审的操作过于拘谨 | 第35-36页 |
三、完善普通程序简化审的对策和建议 | 第36-40页 |
(一) 建立健全庭前证据交换制度 | 第36页 |
(二) 规范、完善简化审案件的适用范围 | 第36-37页 |
(三) 规范简化举证、质证的环节 | 第37页 |
(四) 切实保护被告人的诉讼权利,真正体现司法公正与效率 | 第37-38页 |
(五) 扩大简化审启动的建议范围、设置庭审前置程序 | 第38页 |
(六) 改革判决书的制作 | 第38-39页 |
(七) 加强人民法庭硬件设施建设 | 第39-40页 |
结束语 | 第40-41页 |
附录一 | 第41-43页 |
附录二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