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一、列宁与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提出的背景 | 第10-19页 |
(一) 列宁市场经济思想提出的背景 | 第10-14页 |
1、苏俄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最初动因和具体措施 | 第10-12页 |
2、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及其严重后果 | 第12-13页 |
3、列宁市场经济思想提出的国际背景 | 第13-14页 |
(二) 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提出的背景 | 第14-19页 |
1、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 | 第14-16页 |
2、经济建设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严重后果 | 第16-18页 |
3、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提出的国际背景 | 第18-19页 |
二、列宁与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9-30页 |
(一) 列宁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9-23页 |
1、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实行合作制 | 第19-21页 |
2、工业方面,由全面国有化转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 第21-22页 |
3、商业方面,允许国家调节下的自由贸易,恢复和发展商品货币关系 | 第22-23页 |
(二) 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3-30页 |
1、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第23-26页 |
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第26-30页 |
三、列宁与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实践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意义 | 第30-33页 |
(一) 列宁市场经济思想实践的伟大成就和意义 | 第30-31页 |
(二) 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实践的伟大成就和意义 | 第31-33页 |
四、列宁与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之比较分析 | 第33-43页 |
(一) 列宁与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相同或相似之比较分析 | 第33-41页 |
1、两者面临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任务相同 | 第33-34页 |
2、以农村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第34-35页 |
3、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大力发展生产力 | 第35-38页 |
4、对外开放,利用资本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 第38-39页 |
5、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特点的建设道路 | 第39-41页 |
(二) 列宁与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不同之比较分析 | 第41-43页 |
1、对外开放条件不同 | 第41页 |
2、思想定位不同 | 第41-42页 |
3、认识程度和实践目标不同 | 第42页 |
4、实践结果不同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