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1.古代医家体质理论中对寒体热体的研究与临证应用 | 第10-21页 |
·《内经》中的阴阳体质理论 | 第10-11页 |
·《伤寒论》中对寒热体质的研究 | 第11-14页 |
·《金匮要略》在治疗中对体质的辨证应用 | 第14-16页 |
·三国至金元时期医家对中医寒热体质理论的研究 | 第16-18页 |
·明清温病学家深化了前人对寒体热体的研究 | 第18-21页 |
2.现代体质研究进展中的寒热体质研究 | 第21-23页 |
·现代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 | 第21-22页 |
·现代医家对体质的分类 | 第22-23页 |
3.寒体热体动物实验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4.外感热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5.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6-31页 |
1.实验材料 | 第26页 |
·实验动物 | 第26页 |
·实验试剂 | 第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动物分组、造模及给药 | 第26-27页 |
·实验指标测定 | 第27-28页 |
·结果分析 | 第28页 |
3.实验结果 | 第28-31页 |
·寒体热体常体大鼠LPS攻毒发热后ΔT变化 | 第28页 |
·不同体质大鼠攻毒发热后不同时间点血清IL-1β含量变化情况 | 第28-29页 |
·不同体质大鼠攻毒发热后各时间点下丘脑PGE-2含量变化情况 | 第29页 |
·不同体质大鼠攻毒发热后各时间点下丘脑AVP含量变化情况 | 第29-31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1-37页 |
1.立题依据 | 第31-33页 |
·目前中医热病体质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体质对辨证的影响 | 第32页 |
·此项研究的意义 | 第32-33页 |
2.实验结果讨论 | 第33-37页 |
·不同体质大鼠攻毒发热后体温与基础体温差(ΔT)的变化 | 第33-34页 |
·不同体质大鼠攻毒发热后PGE_2、IL_1β含量对比 | 第34-35页 |
·不同体质大鼠攻毒发热后AVP含量对比 | 第35-37页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2-44页 |
个人简历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