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研究资料 | 第12-15页 |
1.1 资料来源 | 第12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2-14页 |
1.2.1 慢性咳嗽标准 | 第12-13页 |
1.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第13-14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14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14-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2.1 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15页 |
2.2 病案的收集 | 第15页 |
2.3 病案信息处理 | 第15页 |
2.4 数据录入 | 第15页 |
2.5 数据挖掘方法 | 第15-16页 |
2.6 数据挖掘 | 第16-17页 |
2.7 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8-39页 |
3.1 医案一般信息及统计结果 | 第18-33页 |
3.1.1 医案的性别分布 | 第18页 |
3.1.2 患者的年龄分布 | 第18-19页 |
3.1.3 西医诊断分布情况 | 第19页 |
3.1.4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第19页 |
3.1.5 中医证型相兼情况的统计结果 | 第19-20页 |
3.1.6 中医证型与西医疾病的关系 | 第20页 |
3.1.7 药物频率统计 | 第20-21页 |
3.1.8 高频药物类别分布情况 | 第21-22页 |
3.1.9 高频药物应用及功效分布情况 | 第22-25页 |
3.1.10 虫类药物的使用情况 | 第25页 |
3.1.11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 第25-27页 |
3.1.12 中医症状的统计结果 | 第27-29页 |
3.1.13 高频症状分类结果 | 第29-31页 |
3.1.14 五类高频的症状分类结果 | 第31-32页 |
3.1.15 舌苔脉象的统计结果 | 第32-33页 |
3.2 组方用药规律统计结果 | 第33-39页 |
3.2.1 药物配伍的统计结果 | 第33-37页 |
3.2.2 核心药物组成的统计结果 | 第37-38页 |
3.2.3 特殊加减药物使用的统计结果 | 第38-39页 |
4 讨论 | 第39-53页 |
4.1 慢性咳嗽以风邪恋肺为主,祛风剔络为主要治法 | 第39-41页 |
4.2 慢性咳嗽总属于肺,细辨病位论治 | 第41-42页 |
4.3 宣肃并用,偏于肃降 | 第42-43页 |
4.4 寒温并用,偏于寒凉 | 第43-44页 |
4.5 注意顾护脾胃之气 | 第44-45页 |
4.6 活血通络,擅用虫类药物 | 第45-46页 |
4.7 运用组方治疗慢性咳嗽 | 第46-49页 |
4.8 随症加减,灵活用药 | 第49-53页 |
4.8.1 偏于寒症 | 第49-50页 |
4.8.2 偏于热证 | 第50-51页 |
4.8.3 偏于虚证 | 第51-53页 |
4.8.4 偏于实证 | 第53页 |
5 研究过程的不足之处 | 第53-55页 |
5.1 医案样本的不足之处 | 第53-54页 |
5.2 人机结合数据的感悟 | 第54-55页 |
6 结论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88页 |
附录一:文献综述 | 第5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二: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 第72-80页 |
附录三:慢性咳嗽病案信息采集表 | 第80-87页 |
附录四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