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流域及东临地区旧石器工业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地理范围和分区 | 第9-10页 |
·问题缘起和目的 | 第10-11页 |
·问题缘起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基本概念界定和相关说明 | 第13-19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观测体系的说明 | 第15-19页 |
第二章 发现和研究简史 | 第19-29页 |
·发现简史 | 第19-23页 |
·研究简史 | 第23-27页 |
·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地层、年代和分期 | 第29-59页 |
·地层和年代 | 第29-57页 |
·旷野遗址的地层和年代 | 第29-54页 |
·洞穴遗址的地层和年代 | 第54-57页 |
·遗存的分期 | 第57-59页 |
第四章 第一、二期的石器工业 | 第59-73页 |
·砾石工业 | 第59-60页 |
·遗存概况 | 第59页 |
·工业特征 | 第59-60页 |
·石片工业 | 第60-69页 |
·遗存概况 | 第60-64页 |
·工业特征 | 第64-69页 |
·石叶工业 | 第69-72页 |
·遗存概况 | 第69-70页 |
·工业特征 | 第70-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第三、四、五期的石器工业 | 第73-107页 |
·A区的细石叶工业 | 第73-83页 |
·遗存概况 | 第73页 |
·工业特征 | 第73-81页 |
·A区细石叶工业的分期 | 第81-83页 |
·B区的细石叶工业 | 第83-89页 |
·遗存概况 | 第83-84页 |
·工业特征 | 第84-88页 |
·B区细石叶工业的分期 | 第88-89页 |
·C区的细石叶工业 | 第89-94页 |
·遗存概况 | 第89-90页 |
·工业特征 | 第90-93页 |
·C区细石叶工业的分期 | 第93-94页 |
·D区的细石叶工业 | 第94-98页 |
·遗存概况 | 第94页 |
·工业特征 | 第94-97页 |
·D区细石叶工业的分期 | 第97-98页 |
·E区的细石叶工业 | 第98-100页 |
·遗存概况 | 第98页 |
·工业特征 | 第98-100页 |
·E区细石叶工业的年代 | 第100页 |
·F区的细石叶工业 | 第100-104页 |
·遗存概况 | 第100页 |
·工业特征 | 第100-104页 |
·F区细石叶工业的分期 | 第104页 |
·G区的细石叶工业 | 第104-106页 |
·遗存概况 | 第104-105页 |
·工业特征 | 第105-106页 |
·G区细石叶工业的年代 | 第106页 |
·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六章 旧石器工业的总体特征 | 第107-119页 |
·阶段性特征 | 第107-113页 |
·原料的阶段性特征 | 第108-109页 |
·剥片技术的阶段性特征 | 第109-111页 |
·工具类型的阶段性特征 | 第111-113页 |
·区域性特征 | 第113-117页 |
·原料的区域性特征 | 第113-114页 |
·剥片技术的区域性特征 | 第114-116页 |
·工具类型的区域性特征 | 第116-117页 |
·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七章 与周边地区旧石器工业的关系 | 第119-141页 |
·与周边地区砾石工业的关系 | 第119-121页 |
·与周边地区石片工业的关系 | 第121-125页 |
·与华北地区的关系 | 第121-123页 |
·与朝鲜半岛的关系 | 第123-125页 |
·与周边地区石叶工业的关系 | 第125-130页 |
·与华北地区的关系 | 第125-126页 |
·与朝鲜半岛的关系 | 第126-127页 |
·与西伯利亚的关系 | 第127-130页 |
·与周边地区细石叶工业的关系 | 第130-139页 |
·与华北地区的关系 | 第130-134页 |
·与朝鲜半岛的关系 | 第134-137页 |
·与西伯利亚的关系 | 第137-139页 |
·小结 | 第139-141页 |
第八章 结语 | 第141-145页 |
附图 | 第145-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23-23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237-239页 |
后记 | 第239-242页 |
论文摘要 | 第242-245页 |
Abstract | 第245-2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