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江南园林的山水画意论小园怡人之道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参天地小园怡人之源 | 第8-10页 |
·参天地顺自然 | 第8-10页 |
·亲自然:隐逸文化 | 第8-9页 |
·美自然:艺术物化 | 第9-10页 |
第二章 尽物性小园怡人之相 | 第10-28页 |
·境相通器相近 | 第10-12页 |
·器相近互资借 | 第12-15页 |
·知本末分先后 | 第15-20页 |
·物质条件:东汉 | 第15-17页 |
·政治环境:魏晋 | 第17-18页 |
·人文资源:唐代 | 第18-20页 |
·源相同终同归 | 第20-22页 |
·历史条件 | 第20-21页 |
·写意文化 | 第21-22页 |
·稍疏离近相合 | 第22-28页 |
·理论结合:明代 | 第24-26页 |
·达到顶峰:清代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尽人性小园怡人之道 | 第28-32页 |
·精神尽人性 | 第28-30页 |
·物质尽人性 | 第30页 |
·赋情尽人性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尽其性小园怡人之法 | 第32-64页 |
·至广大布势定位极高明 | 第33-53页 |
·聚散 | 第35-38页 |
·明暗 | 第38-39页 |
·宾主 | 第39-41页 |
·藏露 | 第41-43页 |
·幽阔 | 第43-46页 |
·远近 | 第46-49页 |
·虚实 | 第49-53页 |
·尽细微局部营造道中庸 | 第53-64页 |
·障景山穷水尽已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第54-55页 |
·隔景烟雨楼台醉清风,沉浮往事意朦胧 | 第55-56页 |
·借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第56-58页 |
·点景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 | 第58-59页 |
·框景月笼明,窗外梅花瘦影横 | 第59-60页 |
·题景文龙彰异彩,灵墨点睛芒 | 第60-64页 |
第五章 唯至诚小园怡人之得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