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域理论的高校教师激励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现状 | 第8-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场域理论视角下的激励 | 第17-28页 |
·解读场域 | 第17-21页 |
·场域的概念与特征 | 第18-19页 |
·资本:场域中竞争的目的和手段 | 第19页 |
·惯习:型塑场域的力量 | 第19-21页 |
·作为场域的大学 | 第21-23页 |
·大学场域的概念与特征 | 第21-23页 |
·场域理论对研究大学场域的方法论意义 | 第23页 |
·场域理论中动力的内涵和特征 | 第23-28页 |
·动力的内涵 | 第23-24页 |
·心理紧张系统:动力产生的根源 | 第24-25页 |
·生活空间:动力产生与变化的场所 | 第25-26页 |
·整体动力观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大学场域激励的现状及问题 | 第28-31页 |
·大学场域中激励问题的整体表现 | 第28页 |
·大学场域激励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1页 |
·大学场域边界模糊,高校教师信念动摇 | 第28-29页 |
·激励机制导向错位,学风浮躁急功近利 | 第29-30页 |
·行政部门权力泛化,学术场独立性缺失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大学场域激励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7页 |
·外部原因 | 第31-33页 |
·社会转型挑战大学精神,市场经济引发心理失衡 | 第31-32页 |
·政府统管限制自主发展,低薪高压滋生不满情绪 | 第32-33页 |
·内部原因 | 第33-37页 |
·官民共谋权场潜在规则,弱势群体无奈心生退意 | 第33-34页 |
·等级制下资源位置有限,封闭保守制约发展可能 | 第34-35页 |
·激励管理理念相对落后,挂钩不紧不利人才培养 | 第35-37页 |
第五章 高校教师团体激励体系构建 | 第37-48页 |
·明晰大学场域边界,培育校园文化环境 | 第38-41页 |
·共建思想道德规范,明确使命抵制侵蚀 | 第39-40页 |
·加强软硬文化建设,描绘愿景激发动力 | 第40页 |
·培养传播大学精神,创建引导核心价值 | 第40-41页 |
·改善大学行为背景,创建高效内部环境 | 第41-45页 |
·建设大学文明中心,确立教师中心地位 | 第41-42页 |
·创造大学舒适空间,营造自由学术环境 | 第42-43页 |
·改进大学监管理念,创造优质教研条件 | 第43页 |
·形成持续激励环境,完善收入分配机制 | 第43-45页 |
·激发教师内在动机,塑造动力心理环境 | 第45-48页 |
·把握教师个性特征,引导塑造深层行为 | 第45-47页 |
·结合环境塑造行为,激励内在工作动机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