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论文研究依据 | 第9-11页 |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数字摄影测量发展及其用途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5页 |
| 2 数字摄影测量理论 | 第15-27页 |
| ·数字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 | 第15-16页 |
| ·数字摄影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 | 第16-17页 |
| ·像点的空间坐标变换 | 第17-18页 |
| ·数字摄影测量的共线条件及构像方程 | 第18-21页 |
| ·单幅影像解析的基础 | 第21-26页 |
| ·影像的内定向 | 第21-22页 |
| ·空间后前方交会的基本公式 | 第22-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 普通数码相机位移测量算法 | 第27-32页 |
| ·普通数码相机误差来源 | 第27页 |
| ·普通数码相机采用空间前后交会法的特殊性 | 第27-28页 |
| ·普通数码相机的畸变差校正 | 第28页 |
| ·普通数码照片解析处理 | 第28-31页 |
| ·直接线性变换 | 第29-30页 |
| ·光束法平差(Bundle Adjustment) | 第30-31页 |
| ·各种解析方法的比较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4 开采沉陷相似材料模型理论及实验方法 | 第32-39页 |
| ·相似材料模型理论 | 第32页 |
| ·相似模型三大定理 | 第32-33页 |
| ·材料模型制作 | 第33-37页 |
| ·模型开挖与位移监测方法 | 第37-38页 |
| ·模拟开挖 | 第37页 |
| ·测点布置 | 第37-38页 |
| ·数据获取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5 单点数码照相法的实验理论及数据处理 | 第39-51页 |
| ·单点数码照相法的原理 | 第39页 |
| ·控制格网与测点标志 | 第39-40页 |
| ·数据获取 | 第40-42页 |
| ·外业照相 | 第40页 |
| ·数据提取 | 第40-42页 |
| ·数据处理 | 第42-50页 |
| ·仿射变换数学模型 | 第42-44页 |
| ·畸变差改正与内、外方位元素解算的数学模型 | 第44-46页 |
| ·数据处理 | 第46-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6 铜川矿区某煤矿开采沉陷的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 | 第51-61页 |
| ·铜川矿区地质灾害背景及特点 | 第51页 |
| ·地质采矿条件与实验方案 | 第51-53页 |
| ·模拟实验方法 | 第53-55页 |
| ·相似材料配比 | 第53-55页 |
| ·模拟开采 | 第55页 |
| ·位移监测 | 第55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 ·覆岩变形破坏规律 | 第55-57页 |
| ·动态下沉监测结果 | 第57-59页 |
| ·地表移动参数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7 结论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