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我国能源现状与建筑能耗 | 第11-16页 |
·我国能源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我国建筑能耗与建筑节能 | 第13-16页 |
·太阳能资源与太阳能利用概述 | 第16-22页 |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 | 第16页 |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区 | 第16-18页 |
·太阳能的利用 | 第18页 |
·太阳能的发展前景 | 第18-19页 |
·太阳能建筑应用概况 | 第19-22页 |
本章注释 | 第22-24页 |
2 鲁西南地区农村居住现状调查研究 | 第24-36页 |
·气候及居住建筑形态特征 | 第24-25页 |
·气候特征 | 第24页 |
·建筑形态特征 | 第24-25页 |
·居住生活习惯及传统 | 第25页 |
·农村人均生活水平 | 第25-30页 |
·鲁西南农村居住现状调查与问卷设计 | 第27-29页 |
·农村太阳能应用现状调查 | 第29-30页 |
·室内外温度测试及热环境分析 | 第30-33页 |
·鲁西南地区农村利用太阳能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4页 |
·资源分布优势 | 第33页 |
·环境优势 | 第33-34页 |
·布局优势 | 第34页 |
·经济优势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本章注释 | 第35-36页 |
3 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与鲁西南农村建筑形式结合设计 | 第36-60页 |
·被动式太阳房的工作原理 | 第36-37页 |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集热方式的选择 | 第37-39页 |
·建筑总体规划设计 | 第39-44页 |
·基地选择 | 第39-40页 |
·确定建筑物的朝向 | 第40-41页 |
·确定合理的日照间距 | 第41-44页 |
·被动式太阳房建筑设计 | 第44-50页 |
·建筑设计原则 | 第45-46页 |
·表面积系数 | 第46-47页 |
·建筑平面设计 | 第47-49页 |
·立面(剖面)设计 | 第49-50页 |
·太阳房的构件形式选择设计 | 第50-58页 |
·墙体 | 第50-52页 |
·集热蓄热墙 | 第52-54页 |
·外窗 | 第54-56页 |
·蓄热体 | 第56-57页 |
·夏季隔热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页 |
本章注释 | 第58-60页 |
4 鲁西南地区农村被动式太阳房热工设计 | 第60-76页 |
·被动式太阳房热工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60-69页 |
·鲁西南农村居住建筑冬季室内设计温度 | 第60-61页 |
·最冷月室外月平均温度 | 第61-62页 |
·与被动式太阳房设计有关的参数 | 第62-63页 |
·建设无辅助热源太阳房的可能性分析 | 第63页 |
·晴好天气下无辅助热源的被动式太阳房围护结构Ujun确定 | 第63-69页 |
·具体实例计算 | 第69-74页 |
·无辅助热源被动式太阳房围护结构材料、构造选用 | 第70-71页 |
·无辅助热源被动式太阳房主要房间净负荷系数计算及温度预测 | 第7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本章注释 | 第75-76页 |
5 太阳能热水器应用与农村居住建筑一体化 | 第76-84页 |
·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住宅建筑中的应用选择 | 第76-80页 |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选择 | 第76-77页 |
·集热器的选择(太阳能热水器的选择) | 第77页 |
·确定安装位置 | 第77-78页 |
·确定太阳能热水器采光面积 | 第78-79页 |
·确定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θ | 第79-80页 |
·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的连接方式 | 第80-82页 |
·平屋顶的安装 | 第80-81页 |
·坡屋顶的安装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页 |
本章注释 | 第82-84页 |
6 结论 | 第84-86页 |
·本文结论 | 第84-85页 |
·本文局限与前瞻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附录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