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化校园整体构建策略与实施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研究背景和现状 | 第13-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国外数字化校园发展形势 | 第14页 |
·国内数字化校园的发展现状 | 第14-18页 |
·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 第18-2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9页 |
·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 第19-2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22-23页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模型 | 第26-40页 |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 第26-31页 |
·数字化校园的有关概念与内涵 | 第26-29页 |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模型 | 第29-31页 |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模型设计 | 第31-36页 |
·概念模型的提出 | 第31-33页 |
·应用特点 | 第33-34页 |
·关键特征 | 第34-36页 |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总体设计 | 第36-38页 |
·总体目标 | 第36页 |
·核心任务 | 第36-37页 |
·核心体系 | 第37页 |
·结构层次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功能结构 | 第40-63页 |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功能定位 | 第40-42页 |
·定位的着眼点 | 第40-41页 |
·定位思路 | 第41页 |
·核心功能 | 第41-42页 |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结构功能分析 | 第42-52页 |
·基本功能 | 第42-44页 |
·体系结构 | 第44-46页 |
·建设内容 | 第46-52页 |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设计模式 | 第52-62页 |
·一般模式 | 第52-54页 |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模式 | 第54-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策略 | 第63-120页 |
·明确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定位 | 第63-66页 |
·基于服务理念的特征 | 第63-64页 |
·人本位环境建设目标 | 第64-65页 |
·一体化的建设思路 | 第65-66页 |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框架设计 | 第66-76页 |
·数字化校园典型架构分析 | 第66-70页 |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框架设计 | 第70-71页 |
·顶层设计案例 | 第71-73页 |
·采取分层服务器管理模式 | 第73页 |
·拓展服务体系 | 第73-76页 |
·构建虚拟校园服务环境 | 第76-87页 |
·教育环境 | 第76-80页 |
·管理环境 | 第80-83页 |
·校园文化平台 | 第83-84页 |
·虚拟校园 | 第84-85页 |
·三维虚拟校园数字化建设案例 | 第85-87页 |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个性化设计 | 第87-91页 |
·个性化设计描述 | 第87-88页 |
·个性化设计要求 | 第88-90页 |
·个性化设计思路 | 第90-91页 |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结果 | 第91-94页 |
·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91-93页 |
·需要达到的效果 | 第93-94页 |
·应用平台建设模式分析 | 第94-112页 |
·资源整合 | 第94-95页 |
·传统资源整合模式与“1+X”整合模式比较 | 第95-97页 |
·基于一卡通应用平台资源整合的实现 | 第97-102页 |
·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模式设计 | 第102-106页 |
·信息资源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举例 | 第106-112页 |
·数字化校园运行服务体系 | 第112-115页 |
·服务运行保障 | 第112-114页 |
·服务运行规范 | 第114-115页 |
·关键问题 | 第115-118页 |
·网络拓扑结构与规划 | 第115-116页 |
·信息化标准和编码 | 第116页 |
·基本服务体系 | 第116-117页 |
·应用支撑服务系统 | 第117页 |
·三维虚拟环境 | 第117-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五章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实施策略 | 第120-135页 |
·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120-124页 |
·认识定位偏差 | 第120-121页 |
·组织定位偏差 | 第121页 |
·应用定位偏差 | 第121-122页 |
·集成问题及校正 | 第122-124页 |
·服务型数字校园的实施组织 | 第124-131页 |
·总的思路 | 第124-126页 |
·指导思想 | 第126-127页 |
·组织原则 | 第127-128页 |
·建设策略 | 第128-130页 |
·保障措施 | 第130-131页 |
·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131-134页 |
·如何执行实施计划 | 第131-132页 |
·如何把握各类问题之间的关系 | 第132-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第六章 构建服务型数字化校园质量评价体系 | 第135-153页 |
·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 第135-138页 |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模型 | 第135-137页 |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对象 | 第137页 |
·如何设计一级指标 | 第137-138页 |
·设计评价指标具体构件的途径 | 第138页 |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138-141页 |
·指导性思想和原则 | 第138-139页 |
·广泛适用和科学性原则 | 第139页 |
·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 第139-140页 |
·客观实际和先进性原则 | 第140页 |
·动态性和发展性原则 | 第140-141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141页 |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141-150页 |
·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 第142-143页 |
·信息应用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 第143-145页 |
·教学科研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 第145-146页 |
·行政管理务评价指标体系 | 第146-148页 |
·信息化保障体系评价指标体系 | 第148-150页 |
·指标体系研究中的其它问题 | 第150-151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150页 |
·动态性原则的体现 | 第150页 |
·实证试评 | 第150-151页 |
·评议指标的意义和评议方法 | 第151页 |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综合评价的几点建议 | 第151-152页 |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评价 | 第151页 |
·通过实践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 第151-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153-155页 |
·本论文的研究体会 | 第153页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153-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 第161-162页 |
致谢 | 第162页 |
附件 | 第162-177页 |
1.中国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及考察细目调查问卷 | 第163-173页 |
2.中国高校信息化实施情况与应用效果调查 | 第173-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