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戏剧文学论文

论河南豫剧《花木兰》唱词的文学性展现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序言第8-10页
第一章 河南豫剧《花木兰》唱词的研究意义与背景第10-13页
 第1节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第2节 故事背景第11页
 第3节 创作背景第11-12页
 第4节 研究价值第12-13页
第二章 豫剧《花木兰》的民族特征第13-20页
 第1节 思想的民族性第14-17页
  (1) 民族文化的包容第14-15页
  (2) 民族艺术的综合第15-16页
  (3) 注重民族文化的和谐第16-17页
 第2节 文化的地域性第17-20页
  (1) 农业农民化第17-18页
  (2) 纯朴的民风民情第18-19页
  (3) 方言的融合第19-20页
第三章 豫剧《花木兰》唱词的文学性展现第20-36页
 第1节 唱词的文学形象第21-24页
  (1) 具体可感的生动性第22-23页
  (2) 深广的思想内涵第23-24页
  (3) 审美娱乐性第24页
 第2节 唱词的文学典型第24-27页
  (1) 鲜明独特的个性第25页
  (2) 高度概括的共性第25-26页
  (3) 较高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第26-27页
 第3节 唱词的文学意境第27-32页
  (1) 情景交融第27-29页
  (2) 虚实相生第29-31页
  (3) 韵味无穷第31-32页
 第4节 唱词的文学语言第32-36页
  (1) 形象性第32-33页
  (2) 精确化第33-34页
  (3) 个性化第34-36页
第四章 河南豫剧《花木兰》唱词的社会效应第36-41页
 第1节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回顾第36-37页
 第2节 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第37-38页
 第3节 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第38-39页
 第4节 音乐文学的基石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注释第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4-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汉语喻人词语的文化观照
下一篇:《晏子春秋》译注商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