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道地区酿酒葡萄气候区划与品种区域化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2页 |
·葡萄栽培的历史与现状 | 第11-13页 |
·世界葡萄栽培的历史与现状 | 第11-12页 |
·我国葡萄栽培的历史与现状 | 第12页 |
·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影响酿酒葡萄生长的自然因素 | 第13-17页 |
·光照 | 第13-14页 |
·温度 | 第14页 |
·水分 | 第14-15页 |
·土壤 | 第15-16页 |
·灾害性气候 | 第16页 |
·其他因素 | 第16-17页 |
·葡萄气候区划研究概况 | 第17-26页 |
·国外葡萄气候区划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我国葡萄气候区划的研究概况 | 第20-23页 |
·新方法及计算机技术在葡萄区域化中的使用 | 第23-25页 |
·李华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 | 第25-26页 |
·酿酒葡萄品种及葡萄酒种区域化研究 | 第26-29页 |
·不同酿酒葡萄品种对葡萄酒的影响 | 第26页 |
·酿酒葡萄品种及葡萄酒种区域化研究 | 第26-29页 |
·黄河故道地区概况 | 第29-31页 |
·黄河故道地区地理概况 | 第29-30页 |
·黄河故道地区气候概况 | 第30页 |
·黄河故道地区土壤概况 | 第30页 |
·黄河故道地区葡萄及葡萄产业发展概况 | 第30-3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1-32页 |
第二章 黄河故道地区酿酒葡萄气候区化 | 第32-40页 |
·气候区划数据及方法 | 第32页 |
·数据来源 | 第32页 |
·气候区划方法 | 第32页 |
·气候区划指标 | 第32-33页 |
·一级指标—无霜期(F) | 第32-33页 |
·二级指标—干燥度(DI) | 第33页 |
·三级指标—埋土防寒线 | 第33页 |
·黄河故道地区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结果 | 第33-38页 |
·不适宜栽培区的划分 | 第33-36页 |
·适宜栽培区区划结果 | 第36页 |
·最低温分布及埋土防寒 | 第36-38页 |
·适宜栽培区介绍与分析 | 第38页 |
·优质产区 | 第38页 |
·优良产区 | 第38页 |
·一般产区 | 第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第三章 黄河故道地区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 | 第40-49页 |
·主要优质酿酒葡萄品种 | 第40页 |
·主要白色品种 | 第40页 |
·主要红色品种 | 第40页 |
·黄河故道地区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指标的确定 | 第40-46页 |
·热量指标的确定 | 第43-44页 |
·水分指标的确定 | 第44-46页 |
·品种区域化数据及方法 | 第46-47页 |
·数据来源 | 第46页 |
·品种区域化方法 | 第46-47页 |
·黄河故道地区品种区域化结果 | 第47-48页 |
·各区介绍与分析 | 第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9-53页 |
·黄河故道地区酿酒葡萄气候区划 | 第49页 |
·黄河故道实际产区与区划结果的比较 | 第49-50页 |
·黄河故道地区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 | 第50-51页 |
·对黄河故道地区发展酿酒葡萄的建议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附录 | 第5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