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住区归属感与规划设计关系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插图索引第10-13页
附表索引第13-14页
第1章 绪 论第14-18页
   ·研究缘起第14-15页
   ·研究问题第15页
   ·研究对象与范围第15-16页
   ·研究意义与方法第16-17页
   ·论文框架第17-18页
第2章 住区规划思想与社区情感理论回顾第18-28页
   ·现代住区规划思想演变第18-22页
     ·从强调“城市管理”转向注重“居民情感”第18-19页
     ·以社区感为导向的规划兴起第19-21页
     ·中国现代住区规划思想转变及实践第21-22页
   ·社区情感理论研究第22-25页
     ·社区情感即社区归属感第22页
     ·社区情感是社区的重要因素第22-23页
     ·社区情感存在状态第23-25页
   ·归属感的影响因子第25-26页
   ·小结第26-28页
第3章 解读三个案例第28-50页
   ·问卷设计与调查过程第28-30页
   ·科教新村第30-36页
     ·调查与统计第30-32页
     ·分析与归纳第32-35页
     ·重重问题影响安全感、舒适感与交流感第35-36页
   ·香海西岸第36-42页
     ·调查与统计第37-38页
     ·分析与归纳第38-41页
     ·小而精带来舒适感但仍有其它不足第41-42页
   ·山水英伦(一期)第42-47页
     ·调查与统计第42-44页
     ·分析与归纳第44-46页
     ·风格的照搬照抄对识别感、交流感无益第46-47页
   ·综合解读第47-50页
第4章 五种情感因子与规划设计关系讨论第50-79页
   ·安全感——空间的可控性第50-58页
     ·产生安全感的环境心理第50-51页
     ·封闭与开放第51-53页
     ·边界空间的安全第53-54页
     ·内部空间的安全第54-58页
   ·舒适感——知觉与行为舒适性的双重满足第58-65页
     ·被忽视的行为舒适感第58-59页
     ·知觉与行为心理第59-60页
     ·知觉舒适性的提升第60-63页
     ·行之自由的实现第63-65页
   ·交流感——符合行为与心理的交往场所的创造与设计第65-75页
     ·交流感弱化问题与设计师可履行责任第65-66页
     ·交往主体与交往心理研究第66-69页
     ·创造交往机会第69-72页
     ·交往场所的设计第72-75页
   ·识别感——个性化设计与地域特色的把控第75-76页
   ·成就感——公众参与第76-77页
   ·小结第77-79页
第5章 “情感住区”规划设计导则第79-84页
   ·“情感住区”的概念第79页
   ·“情感住区”规划设计原则第79-84页
结论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致谢第89-90页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0-91页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研究项目目录第91-92页
附录 C 访谈代表个案记录第92-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方丘陵地区建筑群体空间形态特质研究
下一篇:中部非省会城市居住区开发前期的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