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 ·穿心莲内酯 | 第14-15页 |
| ·脂质体 | 第15-21页 |
| ·脂质体组成与结构 | 第15页 |
| ·脂质体的理化性质 | 第15-16页 |
| ·脂质体的特点 | 第16-17页 |
| ·脂质体制备材料 | 第17-18页 |
| ·脂质体制备方法 | 第18-19页 |
| ·脂质体的修饰 | 第19-20页 |
| ·脂质体的质量评价 | 第20-21页 |
| ·羟丙基-β-环糊精超分子包合物 | 第21-23页 |
| ·羟丙基-β-环糊精的特点 | 第21-22页 |
| ·羟丙基-β-环糊精超分子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22页 |
| ·羟丙基-β-环糊精超分子包合物鉴定 | 第22-23页 |
| ·立题依据 | 第23-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 ·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 第2章 穿心莲内酯羟丙基-β-环糊精超分子包合物的构建 | 第26-36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26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26页 |
| ·仪器 | 第26页 |
| ·分析方法建立 | 第26-30页 |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26-27页 |
|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27-28页 |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8页 |
| ·精密度实验 | 第28-29页 |
| ·加样回收率实验 | 第29-30页 |
| ·相溶解度测定 | 第30-31页 |
| ·羟丙基-β-环糊精超分子包合物制备 | 第31页 |
| ·羟丙基-β-环糊精超分子包合物的鉴定及结构分析 | 第31-34页 |
| ·羟丙基-β-环糊精超分子包合物的鉴定 | 第31-34页 |
| ·穿心莲内酯羟丙基-β-环糊精超分子包合物结构分析 | 第34页 |
| ·质量评价 | 第34-36页 |
| ·含量测定 | 第34-35页 |
| ·包封率 | 第35-36页 |
| 第3章 穿心莲内酯超分子包合物脂质体靶向载药系统的建立 | 第36-44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36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36页 |
| ·仪器 | 第36页 |
| ·分析方法建立 | 第36-37页 |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36页 |
|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36-37页 |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7页 |
| ·精密度实验 | 第37页 |
| ·加样回收率实验 | 第37页 |
| ·空白脂质体的制备 | 第37-38页 |
| ·载药脂质体的制备 | 第38页 |
| ·脂质体表征 | 第38-42页 |
| ·平均粒径及分布 | 第38-39页 |
| ·Zeta 电位测定 | 第39-41页 |
| ·载药系统结构 | 第41-42页 |
| ·脂质体质量评价 | 第42-44页 |
| ·含量测定 | 第42页 |
| ·收率、包封率与载药量 | 第42-43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43-44页 |
| 第4章 穿心莲内酯超分子包合物脂质体体内靶向性实验 | 第44-53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44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44页 |
| ·仪器 | 第44页 |
| ·实验动物 | 第44页 |
| ·红细胞溶血试验 | 第44-45页 |
| ·分析方法建立 | 第45-47页 |
| ·HPLC 测定 | 第45页 |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5-46页 |
| ·回收率与精密度 | 第46-47页 |
| ·穿心莲内酯超分子包合物脂质体靶向性实验 | 第47-48页 |
| ·靶向性实验结果 | 第48-53页 |
|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3-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4页 |
| ·超分子包合物分析 | 第53页 |
| ·脂质体分析 | 第53-54页 |
| ·体内靶向性分析 | 第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存在问题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附图 | 第61-68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