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6页 |
·自我效能的概念 | 第16页 |
·自我效能的来源 | 第16-17页 |
·亲历性经验 | 第16页 |
·替代性经验 | 第16-17页 |
·言语说服 | 第17页 |
·生理和情绪状态 | 第17页 |
·自我效能的作用 | 第17-18页 |
·决定个人对行为选择和坚持的程度 | 第17页 |
·决定个人对任务努力的程度和坚持的时间 | 第17页 |
·决定个人的思维和情感过程及行为能力 | 第17页 |
·决定个人的归因方式 | 第17-18页 |
·自我效能在 MHD 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 第18-19页 |
·自我效能与 MHD 患者的生活质量 | 第18页 |
·自我效能与 MHD 患者的自我管理 | 第18页 |
·自我效能与 MHD 患者的心理状态 | 第18-19页 |
·自我效能与 MHD 患者的依从性 | 第19页 |
·MHD 患者自我效能的评估 | 第19-20页 |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 第19页 |
·慢性疾病自我效能感量表 | 第19页 |
·健康促进策略量表 | 第19-20页 |
·液体摄入评估量表 | 第20页 |
·实验室指标 | 第20页 |
·提高自我效能的护理对策 | 第20-22页 |
·健康宣教 | 第20页 |
·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 | 第20-21页 |
·提供榜样,强化方法学习 | 第21页 |
·给予激励,确认相互的行为契约 | 第21页 |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 第21页 |
·启用支持系统 | 第21-22页 |
·自我护理能力 | 第22-23页 |
·MHD 患者自我护理的内容 | 第23-26页 |
·饮食护理 | 第23页 |
·用药护理 | 第23-24页 |
·运动指导 | 第24页 |
·血管通路的护理 | 第24-26页 |
第2章 实验设计及对象 | 第26-30页 |
·研究设计 | 第26页 |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研究工具 | 第26-28页 |
·患者一般状况评估 | 第26-27页 |
·自我效能评估 | 第27页 |
·自我护理能力评估 | 第27页 |
·心理状态评估 | 第27页 |
·自我效能干预的方法 | 第27-28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28页 |
·资料收集 | 第28页 |
·质量控制 | 第28-30页 |
第3章 结果 | 第30-38页 |
·患者的一般资料 | 第30-31页 |
·干预前两组患者资料比较 | 第31-33页 |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的比较 | 第31页 |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比较 | 第31-32页 |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的比较 | 第32页 |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和 IWGR%的比较 | 第32页 |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比较 | 第32-33页 |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资料比较 | 第33-35页 |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 第33页 |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 第33-34页 |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 第34页 |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和 IWGR%的比较 | 第34-35页 |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比较 | 第35页 |
·干预前后干预组患者资料比较 | 第35-38页 |
·干预前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 第35-36页 |
·干预前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 第36页 |
·干预前后干预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 第36-37页 |
·干预前后干预组患者血压和 IWGR%的比较 | 第37页 |
·干预前后干预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比较 | 第37-38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8-41页 |
·自我效能干预对 MHD 患者的自我效能的影响 | 第38页 |
·自我效能干预对 MHD 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 第38-39页 |
·自我效能干预对 MHD 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9页 |
·自我效能干预对 MHD 患者血压和 IWGR%的影响 | 第39-40页 |
·自我效能干预对 MHD 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 第40-4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1-42页 |
·本研究结论 | 第41页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附表 | 第47-5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