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速度与公路线形连续性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及意义 | 第16-19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思路及意义 | 第17-19页 |
| 第2章 运行速度的提出及可行性 | 第19-35页 |
| ·运行速度的提出 | 第19-22页 |
| ·运行速度及相关概念分析 | 第19-20页 |
| ·运行速度优势 | 第20页 |
| ·设计速度的局限性 | 第20-22页 |
| ·影响运行速度的各项因素 | 第22-33页 |
| ·驾驶员、汽车因素的影响 | 第22-26页 |
| ·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26页 |
| ·公路线形因素的影响 | 第26-30页 |
| ·影响运行速度因素的侧重比例计算(AHP法) | 第30-33页 |
| ·采用运行速度研究公路线形的可行性 | 第33-35页 |
| 第3章 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 第35-50页 |
| ·概述 | 第35页 |
| ·预测运行速度步骤 | 第35-36页 |
| ·建立各路段上基本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 第36-47页 |
| ·直线段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 第36-37页 |
| ·纵坡段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 第37-42页 |
| ·平曲线段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 第42-45页 |
| ·平、纵结合段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 第45-47页 |
| ·实际运行速度模型 | 第47-50页 |
| ·交通量修正 | 第47页 |
| ·大车混入率修正 | 第47-48页 |
| ·行车道修正 | 第48页 |
| ·平面视距修正 | 第48页 |
| ·气候条件修正 | 第48页 |
| ·交叉口修正 | 第48-50页 |
| 第4章 运行速度与公路线形连续性分析 | 第50-57页 |
| ·公路线形连续性设计的重要性 | 第50-51页 |
| ·公路线形连续性分析 | 第51-54页 |
| ·线形曲率变化分析 | 第51页 |
| ·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匹配分析 | 第51-52页 |
| ·运行速度与公路线形分析 | 第52-54页 |
| ·公路线形连续性评价标准 | 第54-57页 |
| ·线形连续性评价标准 | 第55-56页 |
| ·线形协调性评价标准 | 第56-57页 |
| 第5章 工程实例分析 | 第57-68页 |
| ·工程道路特点 | 第58-59页 |
| ·车辆的选择及各路段基本运行速度计算 | 第59-61页 |
| ·实际运行速度计算 | 第61-64页 |
| ·公路线形连续性分析 | 第64-65页 |
| ·公路线形连续性调整方案 | 第65-68页 |
| 结论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