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8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农村民间金融的理论基础 | 第19-29页 |
·民间金融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民间金融的含义 | 第19-20页 |
·农村民间金融的定义 | 第20-21页 |
·农村民间金融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21-23页 |
·非正规农村民间金融 | 第21-23页 |
·准正规农村民间金融 | 第23页 |
·农村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分析 | 第23-25页 |
·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 | 第23-25页 |
·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制度安排 | 第25页 |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特征 | 第25-26页 |
·农村民间金融的作用 | 第26-29页 |
·农村民间金融有助于调节资金余缺 | 第26-27页 |
·农村民间金融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第27-28页 |
·农村民间金融有助于防范和减少金融系统风险 | 第28页 |
·农村民间金融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演变发展过程及特点 | 第29-36页 |
·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历程 | 第29-31页 |
·春秋战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民间金融 | 第29页 |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农村民间金融 | 第29页 |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民间金融 | 第29-31页 |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规模 | 第31-33页 |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规模的总体情况 | 第31-33页 |
·农村民间金融规模的区域差异 | 第33页 |
·当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特征 | 第33-34页 |
·农村民间金融资金供需主体分析 | 第34-36页 |
·农村民间金融资金供给主体 | 第34-35页 |
·农村民间金融资金需求主体 | 第35页 |
·农村民间金融、供需主体以及正规金融之间的资金关系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原因及存在问题 | 第36-43页 |
·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原因 | 第36-41页 |
·正规金融供给偏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 第36-37页 |
·正规金融信贷选择的一个博弈分析 | 第37-39页 |
·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是市场交易三方共同博弈的结果 | 第39-41页 |
·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在法律法规上处于不利地位 | 第41页 |
·内部经营管理不规范 | 第41页 |
·监管成本高 | 第41页 |
·存在高风险 | 第41-42页 |
·影响宏观调控效果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 第43-47页 |
·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经验 | 第43-44页 |
·美国模式:地方性小商业银行和合作金融机构并重 | 第43页 |
·日本模式:发达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 第43-44页 |
·台湾模式:“二元”状态并存 | 第44页 |
·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启示 | 第44-47页 |
·政府层面 | 第44-45页 |
·法律层面 | 第45-46页 |
·行业自律层面 | 第46页 |
·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 | 第46-47页 |
第六章 农村民间金融规范的实证分析——以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例 | 第47-52页 |
·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概况 | 第47-48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作模式 | 第48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优势 | 第48-49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局限性 | 第49页 |
·农村资金互助社与正规金融的对接 | 第49-51页 |
·与农村信用社的衔接 | 第49-50页 |
·与商业银行(农业银行)的对接 | 第50页 |
·与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对接 | 第50-51页 |
·保证农村资金互助社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 第51-52页 |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 第51页 |
·加强指导和监督,完善内部管理 | 第51页 |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 | 第51-52页 |
第七章 促进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2-55页 |
·加强对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引导和规范 | 第52-53页 |
·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民间金融领域 | 第52页 |
·建立有效的监测和管理体系 | 第52-53页 |
·改善民营经济的投融资环境 | 第53页 |
·适时对国内民间资本开放金融领域 | 第53页 |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进程 | 第53-54页 |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 第53页 |
·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 第53-54页 |
·积极探索适合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监管机制 | 第54页 |
·加快农村信用环境的建设 | 第54-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