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锆粉云火焰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

目录第1-9页
图例目录第9-11页
表例目录第11-12页
摘要第12-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1页
   ·研究背景第15-16页
   ·粉尘爆炸的研究现状第16-25页
     ·粉尘爆炸特性参数的研究第17-20页
     ·火焰传播规律和微观结构及机理的研究第20-23页
     ·粒子的燃烧特征与运动规律第23-25页
   ·前人研究不足和本文研究内容第25-27页
     ·前人研究不足第25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25-27页
 参考文献第27-31页
第二章 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第31-45页
   ·引言第31页
   ·实验系统第31-41页
     ·实验管道第32页
     ·配气及喷粉系统第32-34页
     ·高压点火系统第34-35页
     ·时间控制系统第35-36页
     ·纹影光学系统第36-38页
     ·高速摄影机第38页
     ·数据采集仪第38-39页
     ·热电偶第39-41页
   ·锆粉粒径和粉尘云浓度的测量第41-44页
 参考文献第44-45页
第三章 点火端开口时锆粉云火焰传播特性第45-79页
   ·引言第45页
   ·实验系统与方法第45-46页
   ·湍流强度的测量第46-59页
     ·湍流强度的定义方法第49页
     ·PIV速度场测量技术第49-50页
     ·示踪粒子的选择第50-51页
     ·湍流强度的测量装置第51-52页
     ·测量结果及分析第52-59页
   ·点火端开口时锆粉云火焰传播特性第59-68页
     ·点火端开口时锆粉云火焰传播过程第59-62页
     ·火焰传播过程中湍流燃烧速度第62-63页
     ·湍流强度对火焰湍流燃烧速度的影响第63-67页
     ·粉尘云浓度对火焰湍流燃烧速度的影响第67-68页
     ·粉尘粒径对火焰湍流燃烧速度的影响第68页
   ·点火端开口时火焰传播过程中温度特征第68-74页
     ·不同湍流强度对火焰温度的影响第69-70页
     ·粉尘云浓度对火焰温度的影响第70-71页
     ·粉尘粒径对火焰温度的影响第71-72页
     ·火焰温度与湍流燃烧速度之间的关系第72-74页
   ·本章小结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第四章 点火端封闭时锆粉云火焰传播特性第79-107页
   ·引言第79页
   ·锆粉云最低爆炸浓度的测量第79-84页
     ·锆粉云最低爆炸浓度的测量装置第79页
     ·实验步骤及条件第79-80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80-81页
     ·粉尘云最低爆炸浓度的理论分析第81-84页
   ·点火端封闭时锆粉云火焰传播特性第84-97页
     ·点火端封闭时管道中锆粉云的火焰传播过程第84-91页
       ·粉尘云浓度对火焰传播过程的影响第85-89页
       ·粉尘粒径对火焰传播过程的影响第89-91页
     ·点火端封闭时锆粉云中火焰传播速度特征第91-97页
       ·锆粉云中火焰传播速度的变化过程第91-92页
       ·粉尘云浓度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第92-94页
       ·锆粉粒径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第94-97页
   ·火焰传播过程中的温度特征第97-101页
     ·火焰传播过程中温度曲线的变化过程第97-98页
     ·粉尘云浓度对火焰温度的影响第98-100页
     ·粉尘粒径对火焰温度的影响第100-101页
   ·火焰传播速度和粒子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第101-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7页
第五章 火焰微观结构及传播机理第107-129页
   ·引言第107页
   ·火焰传播过程中预热区结构第107-113页
     ·粉尘云浓度对预热区结构的影响第107-109页
     ·粉尘粒径对预热区结构的影响第109-111页
     ·预热区温度分布第111-113页
       ·预热区温度分布的热电偶测量第111-112页
       ·预热区内温度分布的简化计算第112-113页
   ·火焰传播过程中燃烧区结构第113-117页
     ·燃烧区微观结构第113-116页
     ·燃烧区厚度的简化计算第116-117页
   ·锆粉云中粒子的燃烧特征第117-123页
     ·粒子的燃烧过程第117-119页
     ·粒子燃烧时间与初始粒径之间的关系第119-120页
     ·锆点火的热应力分析第120-123页
   ·锆粉云火焰传播机理分析第123-124页
   ·本章小结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2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29-133页
   ·本研究主要结论第129-130页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30-131页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131-133页
致谢第133-135页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芳烃燃料低压预混火焰的实验和动力学模型研究
下一篇:热解挥发份辐射衰减及流动特性对固体可燃物热解及着火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