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库区人口承载力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2-15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本文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框架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思路框架 | 第14页 |
| ·可能创新点 | 第14-15页 |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 ·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 ·人口承载力 | 第15页 |
| ·相对人口承载力 | 第15页 |
| ·绝对人口承载力 | 第15-16页 |
| ·国外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 第16页 |
| ·人口适度理论 | 第16-17页 |
| ·人口迁移理论 | 第17-18页 |
| ·国内研究概况及评价 | 第18-21页 |
| ·国内人口承载力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 ·国内人口承载力研究评价 | 第19-21页 |
| 第3章 重庆三峡库区人口现状分析 | 第21-31页 |
| ·库区人口分布状况 | 第21-23页 |
| ·人口分布特征 | 第21-22页 |
| ·移民迁建与城市化发展特征 | 第22-23页 |
| ·库区人口迁移状况及其影响 | 第23-28页 |
| ·库区人口外迁方式 | 第24-25页 |
| ·库区人口内迁方式 | 第25-27页 |
| ·“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库区人口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 第4章 重庆三峡库区人口承载力分析 | 第31-52页 |
| ·人口承载力模型的构建 | 第31页 |
| ·基于单要素的人口承载力分析 | 第31-48页 |
| ·重庆三峡库区总人口预测 | 第31-36页 |
| ·基于资源(耕地)角度的人口承载力分析 | 第36-39页 |
| ·基于就业角度的人口承载力分析 | 第39-45页 |
| ·基于景观的人口承载力分析 | 第45-47页 |
| ·重庆三峡库区人口承载力综合结果 | 第47-48页 |
| ·重庆三峡库区相对人口承载力分析 | 第48-52页 |
| ·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 | 第48-49页 |
| ·重庆三峡库区相对人口承载力测算 | 第49-52页 |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 ·结论 | 第52页 |
| ·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