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陪审制度之重构--以陪审制与参审制对比为视角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9页 |
2 陪审制度概述 | 第9-16页 |
·陪审制度的概念及内容 | 第9页 |
·陪审制度的起源及发展 | 第9-11页 |
·古代的陪审制度 | 第9-10页 |
·现代陪审制度在英国的产生 | 第10-11页 |
·参审制的产生 | 第11页 |
·陪审制度的价值 | 第11-16页 |
·民主价值 | 第11-13页 |
·正义价值 | 第13页 |
·权力制衡价值 | 第13-15页 |
·司法公信力价值 | 第15-16页 |
3 陪审制与参审制比较 | 第16-23页 |
·陪审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陪审制的适用范围 | 第16页 |
·陪审员的遴选 | 第16-17页 |
·陪审员与法官的分工 | 第17-18页 |
·陪审制下的合议、表决、判决 | 第18页 |
·参审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参审制的适用范围 | 第18页 |
·陪审员的遴选 | 第18-19页 |
·陪审员与法官的分工 | 第19页 |
·参审制下的合议、表决、判决 | 第19-20页 |
·陪审制与参审制的比较 | 第20-21页 |
·陪审制与参审制的共性 | 第20页 |
·陪审制与参审制的差异 | 第20-21页 |
·产生差异的原因 | 第21-23页 |
·法律文化传统 | 第21-22页 |
·自由、民主意识 | 第22-23页 |
4 我国陪审制度的现状 | 第23-29页 |
·我国陪审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3页 |
·我国现行陪审制度的缺陷分析 | 第23-29页 |
·陪审案件范围不明确 | 第23-24页 |
·陪审员资格和遴选制度不合理 | 第24-26页 |
·陪审员任期、考核规定不当 | 第26-27页 |
·陪审员权利、义务不明 | 第27页 |
·陪而不审现象普遍 | 第27-29页 |
5 我国陪审制度的重构 | 第29-43页 |
·我国陪审制重构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我国陪审制重构的可行性 | 第30-32页 |
·陪审制度的民主价值适合我国 | 第30页 |
·陪审制度的正义价值适合我国 | 第30-31页 |
·陪审制度的权力制衡价值适合我国 | 第31页 |
·陪审制度的司法公信力价值适合我国 | 第31-32页 |
·我国陪审制度重构的模式选择 | 第32-35页 |
·选择陪审制模式的优势所在 | 第32-33页 |
·选择陪审制模式的劣势所在 | 第33页 |
·选择参审制模式的优势所在 | 第33-34页 |
·选择参审制模式的劣势所在 | 第34页 |
·我国陪审制度的模式选择 | 第34-35页 |
·我国陪审制度重构的具体设想 | 第35-43页 |
·陪审案件的适用范围 | 第35-36页 |
·陪审员资格与遴选程序重构 | 第36-37页 |
·陪审员的人数、遴选、任期及待遇 | 第37-39页 |
·陪审案件诉讼制度重构 | 第39-43页 |
6 结语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页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