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破产重整制度综述 | 第12-22页 |
(一) 破产重整制度的兴起与发展 | 第12-13页 |
(二) 破产法改革运动的兴起 | 第13-16页 |
1. 多元化破产立法目标的确立 | 第13-15页 |
2. 多元化立法目标在世界各国破产立法实践中的体现 | 第15-16页 |
(三) 破产重整制度的内涵 | 第16-20页 |
1. 破产重整制度的概念 | 第16-17页 |
2. 破产重整制度的特征 | 第17-18页 |
(1) 融合程序规则与实体规则 | 第17页 |
(2) 调和私权本位与社会本位 | 第17-18页 |
3. 破产重整制度与破产和解制度的比较 | 第18-20页 |
(四) 破产重整制度的作用与局限 | 第20-22页 |
1. 重整制度的作用 | 第20页 |
(1) 重整制度兼顾债务清偿与企业挽救 | 第20页 |
(2) 重整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的交易秩序 | 第20页 |
2. 重整制度的缺陷 | 第20-22页 |
(1) 重整制度自身缺陷 | 第20-21页 |
(2) 重整制度存在被滥用的风险 | 第21-22页 |
二、美国破产重整制度立法规定 | 第22-31页 |
(一) 美国破产重整制度立法概况 | 第22-23页 |
1. 破产法典现行第11 章立法渊源 | 第22页 |
2. 钱德勒法案的重要作用 | 第22-23页 |
(二) 美国联邦破产法典关于重整制度的规定 | 第23-26页 |
1. 破产重整程序的启动 | 第23-25页 |
(1) 重整申请人 | 第24页 |
(2) 重整程序启动的效力——自动冻结效力 | 第24-25页 |
2. 重整计划 | 第25-26页 |
(1) 重整计划的提出 | 第25页 |
(2) 重整计划的通过 | 第25-26页 |
(3) 法院的审查与批准 | 第26页 |
3. 重整程序的终结 | 第26页 |
(三) 破产重整程序中的机构设置 | 第26-28页 |
1. 托管人 | 第26-27页 |
2. 监察员 | 第27-28页 |
3. 各种委员会 | 第28页 |
(四) 美国破产重整制度浅析 | 第28-31页 |
1. 充分体现私权自治 | 第28-29页 |
2. 重视债务人权益 | 第29-30页 |
(1) 债务人仍然享有企业经营权 | 第29-30页 |
(2) 债务人享有优先提出重整方案权 | 第30页 |
3. 强调破产重整的挽救功能 | 第30-31页 |
(1) “自动冻结”制度 | 第30-31页 |
(2) “填满”程序 | 第31页 |
三、破产重整程序的核心:重整方案 | 第31-39页 |
(一) 重整方案的内容 | 第31-33页 |
(二) 债务重组通常采用的方式 | 第33-35页 |
1. 债转股 | 第33页 |
2. 资产出售 | 第33-34页 |
(1) 财产出售 | 第34页 |
(2) 资产购售 | 第34页 |
3. 股权转让 | 第34-35页 |
4. 经营租赁 | 第35页 |
(三) 通用汽车公司破产重整案例 | 第35-38页 |
1. 通用汽车公司破产概况 | 第35-36页 |
2. 通用汽车公司重整方案 | 第36-37页 |
3. 通用汽车重整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 第37-38页 |
(1) 预重整程序的运用 | 第37-38页 |
(2) 重整方案股权分析 | 第38页 |
(3) 重整方案“新”“旧”通用汽车公司的设计 | 第38页 |
(四) 通用破产重整案例小结 | 第38-39页 |
四、美国破产重整制度对我国该制度构建的影响与启示 | 第39-50页 |
(一) 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立法概况 | 第39-42页 |
1. 《企业破产法》颁行前我国的破产立法概况 | 第39-40页 |
2. 破产整顿 | 第40-41页 |
3. 《企业破产法》的颁行 | 第41-42页 |
(二) 《企业破产法》对重整制度的规定 | 第42-45页 |
1. 重整程序启动 | 第42-43页 |
(1) 初始重整申请 | 第42页 |
(2) 后续重整申请 | 第42-43页 |
2. 重整计划 | 第43-44页 |
(1) 重整计划草案的制定 | 第43页 |
(2) 重整计划的表决与通过 | 第43-44页 |
3. 重整程序的终止及重整计划的执行 | 第44-45页 |
(三) 我国借鉴美国破产重整制度的体现 | 第45-47页 |
1. “自动冻结”制度 | 第45-46页 |
2. 重整人制度 | 第46-47页 |
(四) 美国破产重整制度对我国该制度改进的启示 | 第47-50页 |
1. 增加重整计划提出人 | 第47页 |
2. 详尽重整计划必备内容 | 第47-48页 |
3. 完善债权人分组及表决程序 | 第48-49页 |
4. 规范法院强制批准程序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