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33页 |
·药物控制释放系统的研究背景与特点 | 第8页 |
·纳米药物载体概述 | 第8-11页 |
·纳米药物载体分类及制备 | 第11-14页 |
·环境响应型智能释放型纳米药物载体 | 第14-21页 |
·热响应的纳米粒子 | 第16-18页 |
·pH 敏感的聚合物纳米粒子 | 第18-21页 |
·合成纳米载体的材料及方法 | 第21-24页 |
·制备纳米载体的材料 | 第22页 |
·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 | 第22-24页 |
·智能纳米载体靶向释放的机理 | 第24-25页 |
·药物大分子的设计 | 第24-25页 |
·纳米载体在体液中输送及释放机理 | 第25页 |
·pH 敏感药物载体制备及在药物输送上的应用 | 第25-30页 |
·纳米药物载体的展望 | 第30-31页 |
·论文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的内容 | 第31-33页 |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31-32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第二章 pH 敏感药物缓释材料的合成及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3-51页 |
摘要 | 第33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实验部分 | 第34-38页 |
·试剂 | 第34页 |
·测试仪器 | 第34页 |
·pH 敏感单体PDM 的合成 | 第34-35页 |
·两亲性聚合物poly(PDM-co-HEA)的合成 | 第35-36页 |
·两亲性纳米粒子的制备与测定 | 第36页 |
·临界聚集浓度(cac)的测定 | 第36-37页 |
·胶束负载nile red 与酸刺激荧光法测试其释放 | 第37页 |
·细胞培养及荧光显微镜的表征 | 第37页 |
·药物载体 poly(PDM-co-HEA)的巯基罗丹明 B 法 (RSB)毒性实验 | 第37-38页 |
·载体载药物多柔比星(阿霉素)的实验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9页 |
·pH 敏感单体甲基丙烯酸缩甲醛丙三醇酯(PDM)的合成 | 第38-39页 |
·两亲性聚合物poly(PDM-co-HEA)的设计合成 | 第39页 |
·不同化学组成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 | 第39-40页 |
·不同化学组成两亲性聚合物3 自组装成纳米粒子的测定 | 第40-42页 |
·聚合物 3b 纳米粒子的 pH 响应性 | 第42-43页 |
·临界聚集浓度(cac)的测定 | 第43-44页 |
·胶束的增溶与酸性敏感释放实验 | 第44页 |
·纳米粒子载nile red 的量及体外释放 | 第44-45页 |
·高分子药物载体毒性的测试 | 第45页 |
·药物载体在癌细胞中的释放 | 第45-48页 |
·载体的载DOX 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三章 新颖功能性引发剂合成三臂星状两亲性聚合物 | 第51-64页 |
摘要 | 第51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实验部分 | 第52-57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2页 |
·合成三臂星状聚合物(PCL)2-PAA | 第52-55页 |
·合成碳酸酯聚合物PDTC | 第55-57页 |
·两亲性纳米粒子的制备与测定 | 第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功能性引发剂的合成 | 第57-58页 |
·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58-60页 |
·设计合成生物相容性可降解聚碳酸酯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论文结论 | 第64页 |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和整理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