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4-己酰基吡唑啉酮及其金属配合物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9-24页
   ·酰基吡唑啉酮类及其衍生物的配合物第9-11页
     ·酰基吡唑啉酮类化合物及其配合物第9-10页
     ·酰基吡唑啉酮类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第10-11页
   ·酰基吡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第11-13页
     ·Clasein 缩合第11页
     ·Jensen 法第11-12页
     ·无溶剂微波法第12-13页
   ·酰基吡唑啉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第13-14页
   ·酰基吡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晶体学研究第14-20页
     ·酰基吡唑啉酮配体的晶体结构研究第15-17页
     ·酰基吡唑啉酮配合物的晶体第17-20页
   ·酰基吡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应用第20-23页
     ·酰基吡唑啉酮作为金属的螯合萃取剂第20-21页
     ·酰基吡唑啉酮作为荧光发光物质第21-22页
     ·酰基吡唑啉酮的抑菌活性第22-23页
     ·酰基吡唑啉酮在其他方面的应用第23页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依据和方法第23-24页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第23页
     ·本课题的研究依据和方法第23-24页
第2章 4-己酰基吡唑啉酮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第24-29页
   ·试剂与仪器第24-25页
     ·试剂第24-25页
     ·仪器第25页
   ·原料的制备第25-26页
     ·己酰氯的制备第25页
     ·1-苯基-3-甲基-4-己酰基吡唑啉酮-5(HL)的合成第25-26页
   ·酰基吡唑啉酮配体及配合物合成与晶化研究第26-28页
     ·HL 与Zn 的配合物的合成第26页
     ·HL 与Co 的配合物的合成[Co(L)_2(H_20)_2]第26-27页
     ·HL 与Cu 的配合物的合成[Cu(L)_2(H_20)_2]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 章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研究第29-42页
   ·配合物Cu(L)_2·(H_20)_2 的晶体结构第29-32页
     ·晶体结构测定与修正第29页
     ·晶体结构的解析第29-32页
     ·Cu(L)_2·(H_20)_2 的晶体结构的分析和讨论第32页
   ·配合物Zn(L)_2H_20 晶体结构第32-37页
     ·晶体结构测定与修正第32-33页
     ·晶体结构的解析第33-36页
     ·晶体结构的分析和讨论第36-37页
   ·配合物Co(L)_2·(H_20)_2 的晶体结构第37-42页
     ·晶体结构测定与修正第37页
     ·晶体结构的解析第37-41页
     ·Co(L)_2·(H_20)_2 的晶体结构的分析和讨论第41-42页
第4章 配体和配合物的性质研究第42-55页
   ·配合物的元素分析第42页
   ·配体和配合物的晶体溶解度情况第42-43页
   ·HL 性质研究第43-45页
     ·HL 的红外谱图第43页
     ·HL 热谱性质研究(TG-DTA 曲线)第43-44页
     ·紫外光谱的研究第44页
     ·荧光光谱的研究第44-45页
   ·Co(L)_2(H_20)_2 性质研究第45-50页
     ·配合物[Co(L)_2(H_20)_2]的红外谱图第45-46页
     ·[Co(L)_2(H_20)_2]热谱性质研究(TG-DTA 曲线)第46-47页
     ·[Co(L)_2(H_20)_2]的X 射线衍射分析第47-48页
     ·紫外光谱的研究第48-49页
     ·荧光光谱的研究第49-50页
   ·Cu(L)_2(H_20)_2 性质研究第50-53页
     ·配合物[Cu(L)_2(H_20)_2]的红外谱图第50-51页
     ·[Cu(L)_2(H_20)_2]热谱性质研究(TG-DTA 曲线)第51页
     ·紫外光谱的研究第51-52页
     ·荧光光谱的研究第52页
     ·[Cu(L)_2(H_20)_2]的X―射线衍射分析第52-53页
   ·Zn(L)_2(H_20)性质研究第53-55页
     ·配合物[Zn(L)_2(H_20)]的红外谱图第53-54页
     ·Zn(L)_2(H_20)热谱性质研究(TG-DTA 曲线)第54-55页
第5章 配体和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研究第55-59页
   ·实验方法第55页
   ·配体和配合物极谱波的形成第55-56页
     ·HL 极谱波的形成第55-56页
     ·HL+Cu(II)极谱波的形成第56页
   ·最佳试验条件选择第56-57页
     ·电解质的选择第56页
     ·HL 体系pH 的选择第56页
     ·HL+Cu(II)体系pH 的选择第56-57页
     ·配体的用量选择第57页
   ·配体和配合物的循环伏安图第57-58页
     ·HL 的循环伏安图第57页
     ·配合物的循环伏安图第57-58页
   ·电子转移数的确定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炭载Pd-Ni催化剂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
下一篇: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光学活性离子液体及其结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