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模型及地震损伤描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结构地震损伤评估研究现状 | 第15-31页 |
·结构地震损伤准则研究 | 第15-21页 |
·结构地震损伤模型研究 | 第21-26页 |
·基于材料层次的地震损伤模型研究 | 第26-31页 |
·地震作用分析方法及模型研究现状 | 第31-36页 |
·地震作用分析方法研究 | 第31-33页 |
·地震作用分析模型研究 | 第33-36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38页 |
第2章 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理论框架 | 第38-63页 |
·引言 | 第38-40页 |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理论基础 | 第40-43页 |
·连续介质力学基础 | 第40-41页 |
·损伤本构理论热力学基础 | 第41-43页 |
·损伤变量的选取 | 第43-48页 |
·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建立 | 第48-61页 |
·损伤本构方程 | 第49-52页 |
·损伤演化方程 | 第52-56页 |
·塑性变形 | 第56-60页 |
·刚度退化 | 第60-61页 |
·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基本公式总结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3章 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验证 | 第63-100页 |
·引言 | 第63页 |
·混凝土单轴受压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 第63-74页 |
·单轴受压变形和损伤破坏过程 | 第63-64页 |
·单轴受压损伤本构方程 | 第64-66页 |
·单轴受压损伤演化方程 | 第66-67页 |
·单轴受压塑性变形关系 | 第67-69页 |
·单轴受压损伤本构关系试验验证 | 第69-74页 |
·混凝土单轴受拉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 第74-84页 |
·单轴受拉变形和损伤破坏过程 | 第74-75页 |
·单轴受拉损伤本构方程 | 第75-76页 |
·单轴受拉损伤演化方程 | 第76-79页 |
·单轴受拉塑性变形关系 | 第79-80页 |
·单轴受拉损伤本构关系试验验证 | 第80-84页 |
·混凝土多轴受力下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验证 | 第84-98页 |
·Koyna 大坝地震损伤评估研究简述 | 第84-86页 |
·分析模型 | 第86-88页 |
·Koyna 大坝地震损伤分析及描述 | 第88-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4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纤维损伤分析模型 | 第100-130页 |
·引言 | 第100-101页 |
·构件纤维损伤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101-105页 |
·基于 VUEL 构件纤维损伤分析模型实现 | 第105-109页 |
·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非线性分析 | 第109-128页 |
·轴向加载 | 第109-114页 |
·平面弯剪 | 第114-118页 |
·平面压-弯-剪 | 第118-122页 |
·空间压-弯-剪 | 第122-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5章 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损伤描述 | 第130-155页 |
·引言 | 第130页 |
·结构分析概况 | 第130-131页 |
·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 第131-149页 |
·非线性动力分析平台 | 第131-135页 |
·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 | 第135-137页 |
·结构动力特性 | 第137-139页 |
·结构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结果 | 第139-147页 |
·Pushover 分析 | 第147-149页 |
·结构地震损伤描述及试验对比分析 | 第149-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154-155页 |
结论 | 第155-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68-171页 |
致谢 | 第171-172页 |
个人简历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