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长沙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1 引言第15-39页
   ·研究缘起第15-16页
   ·相关研究回顾第16-34页
     ·概念辨析与术语界定第16-26页
       ·休闲界定第16-18页
       ·休闲产业的界定第18-20页
       ·生态城市的界定第20-21页
       ·休闲城市的界定第21-23页
       ·可持续发展思想第23-24页
       ·低碳旅游理论第24页
       ·生态足迹理论第24-25页
       ·旅游生态足迹理论第25-26页
     ·可持续发展理念研究现状第26-32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6-28页
       ·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研究第28-31页
       ·国内城市旅游业研究的总结第31-32页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内容与进展第32-34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2页
       ·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第32页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第32-34页
   ·相关研究评述第34-36页
   ·研究问题陈述第36-37页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第36页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第36-37页
   ·研究区选择第37页
   ·研究意义第37-39页
     ·理论意义第37页
     ·实践意义第37-39页
   ·技术路线第39页
2 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第39-50页
   ·生态足迹方法第40-48页
     ·生态足迹方法的优点第40页
     ·生态足迹方法的局限和不足第40-43页
       ·贸易调整方法不足第41页
       ·评价模型的静态性第41页
       ·模型参数选择的弹性不足第41-42页
       ·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被忽略第42页
         ·生态足迹账户涵盖不全面第42-43页
       ·评价结果与可持续程度的非对等性第43页
       ·土地质量和功能的复杂性第43页
     ·改进旅游生态足迹方法途径第43-48页
       ·根据区域特点进行主要参数调整第44-45页
       ·合理区分消费生态足迹和生产生态足迹第45-46页
       ·将技术进步等社会因素作为土地的无形承载力资源第46页
       ·通过多学科合作研究解决模型的静态性问题第46-47页
       ·区别对待评估内容与评估结果第47-48页
   ·环境承载力指标评价方法第48-50页
     ·环境承载力指标方法的优点第48-49页
     ·环境承载力指标方法的缺陷第49-50页
3 长沙市城市旅游资源研究第50-65页
   ·长沙市概况第50-58页
     ·地理位置第50页
     ·行政区划第50-52页
     ·气候条件第52-53页
     ·地质地貌第53-55页
     ·水文状况第55-56页
     ·历史文化第56页
     ·动植物资源第56-57页
     ·旅游业产业基础第57-58页
   ·长沙市旅游资源现状第58-65页
     ·长沙市旅游资源丰度分析第58-61页
       ·长沙市分区空间丰度分析第59页
       ·长沙市分区面积丰度分析第59-60页
       ·长沙市分区人口丰度分析第60-61页
     ·长沙市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第61-63页
       ·长沙市旅游资源类型分析第61-62页
       ·长沙市分区旅游资源分析第62-63页
     ·长沙市旅游资源定性评价第63-65页
4 长沙市旅游业现状分析第65-77页
   ·长沙市游客现状研究第65-74页
     ·长沙市客源市场人口学特征分析第65-68页
     ·长沙市客源市场游客要素分析第68-71页
     ·长沙市游客消费水平分析第71-74页
     ·长沙市客源市场游客需求分析第74页
   ·长沙游客市场特征第74-75页
   ·长沙市旅游市场发展限制因素分析第75-77页
     ·旅游产业链过短过细第75-76页
     ·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第76-77页
5 长沙旅游业环境承载力研究第77-96页
   ·休闲城市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第77-79页
   ·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第79-85页
     ·休闲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遴选第80页
     ·休闲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赋值第80-85页
       ·资源空间承载力第81-82页
       ·生态环境承载力第82-83页
       ·设施承载力第83页
       ·社会文化承载力第83页
       ·经济承载力第83-85页
   ·休闲城市绿地景观系统承载力研究第85-91页
   ·旅游业环境承载力评价第91-96页
     ·环境承载力评价权重方法第91-93页
     ·旅游业承载力分析第93-94页
     ·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第94-96页
6 基于生态足迹的长沙市旅游业评价分析第96-108页
   ·旅游生态足迹内涵第96-97页
   ·旅游生态足迹研究第97-106页
     ·旅游生态足迹方法模型第97-106页
       ·旅游生态足迹账户第98-101页
       ·旅游生态足迹指标分析第101-104页
       ·长沙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第104-106页
   ·旅游目的地生态足迹研究第106-108页
7 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108-117页
   ·根据区域资源特点来发展旅游业旅游业第108-109页
   ·结合"两型"、"城乡统筹"相关政策开发展旅游业第109页
   ·利用循环经济理念调控旅游业第109页
   ·利用环保生态措施提高区域旅游生态承载力第109-110页
   ·导入低碳理念来提高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第110-117页
     ·长沙旅游业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第110-111页
     ·针对不同旅游企业制定相关的条例和方针第111-112页
     ·多种政策保障机制如下扶发展持低碳旅游第112-114页
     ·加强低碳旅游发展基础工作第114-117页
8 结论和创新点第117-120页
   ·结论第117-118页
   ·创新之处第118页
   ·建议和展望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31页
附录A:长沙市游客市场调查问卷第131-13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能值的湖南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一篇:长沙市城区热岛成因及绿地系统缓解热岛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