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PGIS的开采沉陷预计分析系统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开采沉陷预计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开采沉陷预计的基本概念 | 第12页 |
·开采沉陷预计的内容 | 第12-13页 |
·开采沉陷预计的意义和作用 | 第13页 |
·开采沉陷预计理论依据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概述 | 第17-18页 |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特点 | 第18-19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2 系统研究分析与设计 | 第21-31页 |
·系统开发工具 | 第21-23页 |
·MAPGIS 简介 | 第21页 |
·MAPGIS 的功能 | 第21页 |
·MAPGIS 二次开发的概述 | 第21-23页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23-28页 |
·系统的设计模式 | 第23-26页 |
·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26-27页 |
·系统的开发环境 | 第27页 |
·系统的开发语言 | 第27页 |
·系统的基本配置 | 第27-28页 |
·系统结构设计 | 第28页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28-30页 |
·数据管理 | 第29页 |
·系统预计模型 | 第29-30页 |
·预计结果分析 | 第30页 |
·预计结果可视化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任意形状工作面的理论模型 | 第31-43页 |
·开采沉陷预计的方法选择 | 第31页 |
·开采沉陷预计方法的分类 | 第31-32页 |
·本预计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32-41页 |
·概率积分法 | 第32-33页 |
·水平煤层半无限开采时的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预计公式 | 第33-34页 |
·有限开采时地表移动和变形值的预计公式 | 第34-37页 |
·任意点移动变形预计预计公式 | 第37-40页 |
·地表移动和变形最大值及其位置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系统开发的主要技术 | 第43-61页 |
·编程工具概述 | 第43-44页 |
·MAPGIS 与VC++结合开发介绍 | 第44-46页 |
·使用面向对象的API 编程环境 | 第45-46页 |
·使用API 操作数据库 | 第46页 |
·系统的界面开发 | 第46-49页 |
·预计模型的程序实现 | 第49-59页 |
·直接积分求下沉值 | 第49-55页 |
·任意形状工作面开采沉陷的预计方法 | 第55-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5 数据管理和预计结果的可视化 | 第61-79页 |
·数据管理 | 第61-64页 |
·数据库的概念 | 第61页 |
·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 | 第61-62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62-64页 |
·本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第64-66页 |
·预计结果的可视化 | 第66-73页 |
·等值线的绘制方法 | 第67页 |
·等值线的特征 | 第67页 |
·等值线生成的过程 | 第67-68页 |
·等值线生成方法选择依据 | 第68-73页 |
·剖面线的生成 | 第73-74页 |
·空间分析可视化 | 第74-75页 |
·预计数据的三维可视化 | 第75-77页 |
·开采沉陷预计三维可视化的必要性 | 第75-76页 |
·数字高程模型 | 第76页 |
·预计分析的三维建模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6 实例分析 | 第79-93页 |
·本预计系统的使用 | 第79-80页 |
·预计前准备 | 第80-81页 |
·地表移动变形的预计和图形的输出 | 第81-89页 |
·剖面线图 | 第81-83页 |
·等值线图 | 第83-87页 |
·三维视图 | 第87-88页 |
·损害等级鉴定 | 第88-89页 |
·预计系统实用性和准确性的验证 | 第89-91页 |
·实例预计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结论 | 第93页 |
·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作者简历 | 第99-10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