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1 热激蛋白(HSP) | 第12-17页 |
1.1.1 热激蛋白的种类 | 第13-14页 |
1.1.2 热激蛋白的功能 | 第14-16页 |
1.1.3 热激蛋白的特点 | 第16页 |
1.1.4 植物热激蛋白的表达调控 | 第16-17页 |
1.2 小分子热激蛋白 | 第17-22页 |
1.2.1 小分子热激蛋白的结构和进化 | 第17-19页 |
1.2.2 植物小分子热激蛋白的定位 | 第19页 |
1.2.3 植物小分子热激蛋白的功能 | 第19-21页 |
1.2.4 植物小分子热激蛋白的表达 | 第21-22页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三色堇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表达分析 | 第24-45页 |
2.1 材料 | 第24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2.2 方法 | 第24-27页 |
2.2.1 植物材料的准备与处理 | 第24-25页 |
2.2.2 总RNA提取 | 第25页 |
2.2.3 cDNA合成 | 第25-26页 |
2.2.4 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3页 |
2.3.1 总RNA的质量 | 第27-28页 |
2.3.2 三色堇小分子热激蛋白候选基因 | 第28-31页 |
2.3.3 三色堇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热胁迫表达分析 | 第31-36页 |
2.3.4 三色堇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6-43页 |
2.4 讨论 | 第43-45页 |
第三章 三色堇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的克隆 | 第45-65页 |
3.1 材料 | 第45-46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45页 |
3.1.2 菌株与质粒 | 第45页 |
3.1.3 酶及生化试剂 | 第45页 |
3.1.4 引物信息 | 第45-46页 |
3.2 方法 | 第46-51页 |
3.2.1 植物材料的准备 | 第46页 |
3.2.2 材料的处理 | 第46页 |
3.2.3 总RNA及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6页 |
3.2.4 c DNA第一链合成 | 第46-48页 |
3.2.5 目的基因c DNA全长克隆 | 第48-51页 |
3.2.6 目的基因DNA全长克隆 | 第5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1-63页 |
3.3.1 VtHSP18 cDNA全长克隆 | 第51-53页 |
3.3.2 VtHSP13.2、VtHSP17.5、H-VtHSP17.6 cDNA全长克隆 | 第53-57页 |
3.3.3 VtHSP18、VtHSP17.5、H-VtHSP17.6 gDNA全长克隆 | 第57页 |
3.3.4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7-63页 |
3.4 讨论 | 第63-65页 |
第四章 三色堇VtHSP18 表达载体构建 | 第65-72页 |
4.1 材料 | 第65页 |
4.1.1 菌株与质粒 | 第65页 |
4.1.2 酶及生化试剂 | 第65页 |
4.1.3 主要仪器 | 第65页 |
4.2 方法 | 第65-68页 |
4.2.1 质粒提取 | 第65-66页 |
4.2.2 确定双酶切位点 | 第66-67页 |
4.2.3 插入片段 | 第67页 |
4.2.4 载体质粒的双酶切 | 第67-68页 |
4.2.5 连接 | 第6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8-70页 |
4.3.1 插入片段获得 | 第68-69页 |
4.3.2 超量表达载体构建 | 第69-70页 |
4.4 讨论 | 第70-72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4页 |
附录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