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第2章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理论 | 第13-17页 |
2.1 高层次人才的涵义 | 第13页 |
2.1.1 人才 | 第13页 |
2.1.2 高层次人才 | 第13页 |
2.1.3 新疆油田公司高层次人才的界定 | 第13页 |
2.2 高层次人才的特点 | 第13-14页 |
2.3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 第14-15页 |
2.3.1 培养有潜力的人才 | 第14页 |
2.3.2 选拔现有优秀人才 | 第14页 |
2.3.3 直接引进高层次人才 | 第14页 |
2.3.4 管理和使用好人才 | 第14页 |
2.3.5 做好人才储备 | 第14-15页 |
2.4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第15-17页 |
2.4.1 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第15页 |
2.4.2 描述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第15-16页 |
2.4.3 需求层次理论 | 第16页 |
2.4.4 期望理论 | 第16-17页 |
第3章 新疆油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7-23页 |
3.1 新疆油田公司基本概况 | 第17-18页 |
3.2 新疆油田高层次人才的队伍现状 | 第18-20页 |
3.2.1 新疆油田公司专家队伍情况 | 第18-19页 |
3.2.2 新疆油田公司专业技术高层次人才情况 | 第19页 |
3.2.3 新疆油田公司操作岗位高层次人才情况 | 第19-20页 |
3.3 新疆油田公司高层次人才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 第20-21页 |
3.3.1 制定实施一系列人才政策 | 第20页 |
3.3.2 制定了激励和保障措施 | 第20页 |
3.3.3 做好人文关怀 | 第20页 |
3.3.4 建立专家人才绩效考核机制 | 第20页 |
3.3.5 实施专家返聘工作 | 第20-21页 |
3.3.6 统筹规划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 第21页 |
3.4 新疆油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 | 第21-23页 |
3.4.1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 第21页 |
3.4.2 现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存在局限 | 第21-22页 |
3.4.3 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方式与渠道不够有效 | 第22页 |
3.4.4 高层次人才的管理与使用不够科学 | 第22页 |
3.4.5 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 第22-23页 |
第4章 国内外企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启示 | 第23-26页 |
4.1 国外知名企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 第23页 |
4.1.1 美国美孚石油、微软公司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 第23页 |
4.1.2 日本索尼、东芝公司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 第23页 |
4.2 我国石油企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践情况 | 第23-25页 |
4.2.1 大庆油田通过市场化手段选聘高层次人才 | 第24页 |
4.2.2 胜利油田多种渠道合理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 第24页 |
4.2.3 大庆油田“产、学、研”结合培养高层次人才 | 第24页 |
4.2.4 大庆油田制定有效的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 | 第24-25页 |
4.3 启示 | 第25-26页 |
4.3.1 以科学的标准对人才进行评价和选拔 | 第25页 |
4.3.2 建立并完善深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 | 第25页 |
4.3.3 鼓励高层次人才内部流动 | 第25页 |
4.3.4 建立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 | 第25-26页 |
第5章 新疆油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26-33页 |
5.1 提升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 第26-27页 |
5.1.1 增强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 | 第26页 |
5.1.2 提高用人单位的重视程度 | 第26页 |
5.1.3 加大科学人才观的宣贯力度 | 第26-27页 |
5.2 用好现有人才 | 第27-28页 |
5.2.1 建立完善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划 | 第27页 |
5.2.2 重视高层次人才思想建设 | 第27页 |
5.2.3 畅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渠道 | 第27-28页 |
5.2.4 加强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培养 | 第28页 |
5.3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 第28-30页 |
5.3.1 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 | 第28-29页 |
5.3.2 优化柔性引才的机制 | 第29页 |
5.3.3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 第29页 |
5.3.4 增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科学性 | 第29-30页 |
5.4 完善和丰富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 | 第30-31页 |
5.4.1 畅通高层次人才参与重要项目的渠道 | 第30页 |
5.4.2 加大领导联系专家制度的落实力度 | 第30页 |
5.4.3 科学制定考核评价方案 | 第30-31页 |
5.4.4 改革人才晋升及评价制度 | 第31页 |
5.5 优化人才环境 | 第31-33页 |
5.5.1 创新选人用人制度和机制 | 第31-32页 |
5.5.2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 第32页 |
5.5.3 加强高层次人才间的交流 | 第32页 |
5.5.4 改善高层次人才的生活环境 | 第32-3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