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宝格德乌拉浅覆盖区寻找隐伏多金属矿床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2 激发极化法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 第9-11页 |
1.2.1 电法勘探概述 | 第9-10页 |
1.2.2 激发极化法的发展 | 第10页 |
1.2.3 激发极化法的应用现状 | 第10-11页 |
1.3 隐伏矿勘查现状 | 第11-12页 |
1.3.1 隐伏矿研究概况 | 第11页 |
1.3.2 隐伏矿的勘查 | 第11-12页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5 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地质、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特征 | 第13-19页 |
2.1 地质概况 | 第13-15页 |
2.1.1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3页 |
2.1.2 地层 | 第13-14页 |
2.1.3 岩浆岩 | 第14-15页 |
2.1.4 构造 | 第15页 |
2.1.5 研究区成矿条件 | 第15页 |
2.2 地球化学特征 | 第15-16页 |
2.2.1 地球化学异常分布情况 | 第15页 |
2.2.2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 第15-16页 |
2.2.3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评价 | 第16页 |
2.3 地球物理特征 | 第16-19页 |
2.3.1 电性特征 | 第16-17页 |
2.3.2 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 第17-18页 |
2.3.3 开展物探工作的条件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激发极化原理及工作布置 | 第19-35页 |
3.1 激发极化效应原理 | 第19-20页 |
3.2 工作原理及方法选择 | 第20-22页 |
3.3 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3.4 工作布置 | 第23-28页 |
3.4.1 激电中梯测网布置 | 第23-26页 |
3.4.2 综合剖面布置 | 第26-27页 |
3.4.3 激电测深剖面布置 | 第27-28页 |
3.5 测网敷设 | 第28-29页 |
3.6 测量技术方法及其质量评述 | 第29-31页 |
3.6.1 激电中梯测量技术方法及其质量评述 | 第29页 |
3.6.2 激电测深技术方法及其质量评述 | 第29-31页 |
3.7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1-32页 |
3.7.1 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3.7.2 资料反演 | 第32页 |
3.8 标本电性测试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典型矿区研究 | 第35-67页 |
4.1 沙那根呼都格矿区 | 第35-47页 |
4.1.1 矿区地质概况 | 第35-36页 |
4.1.2 矿区激电特征及异常分布 | 第36-40页 |
4.1.3 综合剖面2201分析 | 第40-44页 |
4.1.4 典型激电测深剖面分析 | 第44-47页 |
4.1.5 致矿异常相关分析 | 第47页 |
4.2 杭盖音浑迪矿区 | 第47-65页 |
4.2.1 矿区地质概况 | 第47-48页 |
4.2.2 矿区激电特征及异常分布 | 第48-53页 |
4.2.3 典型激电测深剖面分析 | 第53-63页 |
4.2.4 致矿异常相关分析 | 第63-65页 |
4.3 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激电找矿模式 | 第67-71页 |
5.1 矿致综合异常特征 | 第67-68页 |
5.2 不同找矿阶段中的激电应用 | 第68-69页 |
5.3 激电异常的识别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页 |
6.2 建议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