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概述 | 第16-22页 |
2.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2.1.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定义 | 第16页 |
2.1.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分类 | 第16-18页 |
2.1.3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2.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 | 第18-20页 |
2.2.1 国外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2.2.2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2.3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3.1 生命周期假说理论 | 第20-21页 |
2.3.2 金融创新理论 | 第21-22页 |
3 中国农业银行槐安支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 第22-33页 |
3.1 农行槐安支行简介 | 第22页 |
3.2 农行槐安支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 第22-27页 |
3.2.1 农行槐安支行个人理财业务分类 | 第22-25页 |
3.2.2 农行槐安支行个人理财业务规模 | 第25-26页 |
3.2.3 农行槐安支行理财业务服务手段 | 第26-27页 |
3.3 农行槐安支行理财业务发展SWOT分析 | 第27-33页 |
3.3.1 优势分析 | 第27-28页 |
3.3.2 劣势分析 | 第28-30页 |
3.3.3 机会分析 | 第30-31页 |
3.3.4 威胁分析 | 第31-33页 |
4 中国农业银行槐安支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问题分析 | 第33-39页 |
4.1 组织架构存在问题分析 | 第33-34页 |
4.2 理财产品结构存在问题分析 | 第34-36页 |
4.2.1 产品单一、同质性强,差异化和个性化严重不足 | 第34-35页 |
4.2.2 理财产品收益率较低,被市场认可的理财产品种类较少 | 第35-36页 |
4.2.3 代理合作产品选择不严格 | 第36页 |
4.3 理财产品营销存在问题分析 | 第36-37页 |
4.3.1 营销渠道单一 | 第36页 |
4.3.2 考核制度不合理,难以形成合力营销 | 第36-37页 |
4.4 客户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第37-38页 |
4.4.1 客户群体市场细分程度不足 | 第37页 |
4.4.2 对客户关系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 第37-38页 |
4.5 理财人员存在问题分析 | 第38-39页 |
4.5.1 高素质的综合理财人员匮乏 | 第38页 |
4.5.2 理财人员选拔机制不健全 | 第38页 |
4.5.3 理财人员营销意识薄弱 | 第38-39页 |
5 中国农业银行槐安支行个人理财业务优化对策建议 | 第39-46页 |
5.1 组织架构优化建议 | 第39页 |
5.2 理财产品结构优化建议 | 第39-41页 |
5.2.1 进行理财产品品种创新,走差异化路线,满足更多需求 | 第39-40页 |
5.2.2 慎重选择合作代理的产品 | 第40-41页 |
5.3 理财产品营销优化建议 | 第41-42页 |
5.3.1 拓宽营销渠道,进行个人理财网络的系统化构建 | 第41页 |
5.3.2 完善考核制度,实现联动交叉营销 | 第41-42页 |
5.4 客户管理优化建议 | 第42-44页 |
5.4.1 加强客户群体市场细分,产品准确定位 | 第42-43页 |
5.4.2 更新完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客户管理系统 | 第43页 |
5.4.3 将客户关系管理导入系统 | 第43页 |
5.4.4 优化客户关系的维护与售后服务 | 第43-44页 |
5.5 理财队伍建设优化建议 | 第44-46页 |
5.5.1 锻炼和培育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 | 第44页 |
5.5.2 建立健全理财人员的选拔与考核机制,充分调动营销热情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0页 |